2015-07-26

淺述關公傳世之著述與經訓對國家社會的助益

關公文化雲端大學教務長

摘要

關帝文化遍佈華人居住的世界各地,就算是離開漢字文化圈的範圍,在歐、美各洲,無論是英國、美國等國家,可以說只要有華人的地區,就有關帝文化的流傳。其信仰階層遍及儒釋道三教信眾,以及一般普羅大眾,無論是各行各業,關帝文化均有一定的重要性存在。關帝文化所包含著提倡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對社會在倫理道德教育上厥功甚偉;亦可讚稱為當今社會安定、人心教化重要的泉源,甚至遠括至國際和諧、世界大同之影響。關帝自早期夢授《桃園明聖經》傳世,迄今降著經典已有《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關聖帝君覺世真經》、《關聖忠義經》、《關聖帝君大解冤經》、《玉皇普度尊經》、《關帝永命真經》、《戒士子文》、《關聖帝君指迷篇》、《洞冥寶記》、《玉皇普度聖經》、《玄靈玉皇寶經》、《關聖伏魔寶卷》、《玄靈高上帝玉皇赦罪寶懺》等。其他透過扶鸞降筆開示的訓文等,但同樣有很多可以參考之處。關帝無論是在經典中對倫理道德進行義理解說,或者是在訓文中將倫理道德重新賦予現代的意義,其目的都是希望將綱常倫理的規範,透過生命教育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以此達到社會安定的功用。


關鍵詞宗教、關公文化、桃園明聖經、覺世真經、關帝鸞訓



一、前言
() 關帝文化之範圍
關帝是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關羽的俗稱。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市),逝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蓋天古佛,儒家之尊為「武聖」,以至「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所以我們可說關帝文化是一種名人文化,具有複雜的結構和豐富的內容。因此關帝文化的範圍可說是以歷史人物關羽為原型,以其身後歷朝歷代封王封帝封聖、儒釋道「三教盡皈依」,歷史悠久、影響廣泛的關帝崇拜現象為特點的民俗文化現象。千百年來,經過歷代統治者的封謚,和戲曲、文學的演義描述,一個「對國以忠、待人以仁、處事以智、交友以義、作戰以勇」,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完美關帝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他由「萬世人傑」上升到「神中之神」,成為戰神,財神,文神,農神、伏魔大神,是全方位的萬能之神,為歷代統治者和百姓萬民,華夏神州與東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

()關帝文化分佈在世界之情形
在中國歷代統治階級,對關帝的尊崇自然不在話下,但是如李自成、張獻忠、洪秀全等農民起義領袖,也把關帝奉為膜拜的英雄。不僅如此,除了在華夏大地上之外,而在日本、東南亞以及海外華僑中,對關帝的膜拜之風也歷久不衰。在擁有二千多萬人口的臺灣,光是關帝信眾就多超過1000多萬人以上,幾乎各家各戶都為關帝設香案,立牌位,掛聖像。日本早在清代就有關帝廟,許多武士貴族將《三國演義》與《孫子兵法》列為共同的軍事教材,同時也將關帝視為忠義之象徵。[1]另外像是琉球國時代,關帝信仰由閩人三十六姓傳入,自此琉球人也信奉關帝,久米村亦設有關帝廟。[2]與中國大陸一衣帶水的朝鮮半島同樣也尊崇關帝,並以「關聖教」為名到處宣揚,較為著名的關帝廟有東關王廟。[3]東南亞各國也競相立廟拜奉關帝,最盛者當數泰國,另外緬甸、越南等地也多有關帝廟的設立。而美國的「龍崗總會」是一個以拜關帝為祖的民間組織,各地分會有140多個,遍佈華人居住的世界各地。因此就算是離開漢字文化圈的範圍,在歐、美各洲,無論是英國、美國等國家,可以說只要有華人的地區,都必然有人祭祀關帝。

()關帝信仰的階層及對象
在中國眾多神祇中,沒有任何神祇能像關帝被這麼多行業供奉。一般商家把祂視為武財神,讀書人奉祂為文昌帝君,軍人供為戰神、武聖,警察敬為正義象徵,道士尊為化劫鎮煞、斬妖除魔的三界伏魔大帝,佛教敬奉為伽藍菩薩、蓋天古佛。在世人眼裡,關帝是萬能之神,所以其廟宇遍佈全國,擴及海外華僑社區。

關帝以其忠義智勇精神昭亙千古,尤其忠於主,義於金蘭,正合後世帝王之訓誡臣民,因此歷代皇帝旌封崇祀不絕,地方官吏亦崇修陵廟,牲禮享祭,成為主流信仰。一位忠烈武將,身後為歷朝褒封為帝,享祀不絕,又崇封為聖,殆關帝一人,足見其信仰之影響深遠。在佛教信仰上,佛教名著《佛祖統紀》及《高僧傳言》,隋開皇初天臺宗智顗和尚參禪玉泉山,一夜忽有一美髯神將與一俊秀少年顯靈聽講道而皈依之,智顗乃表奏文帝,封為佛教護法「伽藍」尊者,與韋駝共侍佛殿。然《桃園明聖經》所曰:「佛證蓋天」及「中天至聖,仁義古佛,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因此許多佛信眾也都尊稱為「忠義古佛」、「仁義古佛」或「蓋天古佛」。這也可說明經過將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關帝在三教地位因時空轉換而不斷提升,許多佛教寺廟敬奉關帝實際上已經超乎伽藍的禮遇,甚至與觀音並座。另外在道教信仰上,據《廣見錄》傳載,大中祥符七年,解州鹽池涸底,地方官奏言邪神蚩尤不滿宋庭祠軒轅而為災異,宰相呂夷簡、王欽若奏請卅代天師龍虎山道士張繼先能劾治鬼神,張天師乃赴玉泉山祈請關帝顯靈,領天兵天將,執青龍偃月刀驅逐蚩尤,而解池復如注,朝廷乃封贈「崇寧真君」。而且道教也將關帝視為財神,取其封金卦印義行,為凡間財庫守護神而祀之,道教名剎北京白雲觀內有供奉關帝為財神,即為明證,上述這些都可說明道教信仰中關帝的崇高地位。

由於關帝信仰之廣佈,除了儒、釋、道三教成為其信仰的重要階層以外;真正的力量則來自民間普羅大眾之對象,因為經過歷代朝野歌誦崇祀,關帝之神格早已深入人心,一來顯靈奕赫,二來符合歷朝統治政策,不斷褒封,相得益彰。當然民間對神祇的信仰往往是自樹一格,不一定與官方的規定相呼應,也不一定照正統宗教的方式來。至於民間宗教,則因人因地之需要自創神話,自立科儀,自封教職,關帝信仰的特點在於深入人心,再加上民間信仰又廣遠於傳統正統宗教,其神格化的空間更大,更具特殊性,關帝的神格也因此而有多種性質。無論是武聖、武財神、文衡聖帝,甚至是祕密結社的見證與守護神等,在在都可說明關帝信仰的廣大階層與眾多對象。

()關帝著述經典的概況
關帝自早期夢授《桃園明聖經》傳世,[4]迄今降著經典已有《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關聖帝君覺世真經》、《關聖忠義經》、《關聖帝君大解冤經》、《玉皇普度尊經》、[5]《關帝永命真經》、《戒士子文》、《關聖帝君指迷篇》、《洞冥寶記》、《玉皇普度聖經》、《玄靈玉皇寶經》、《關聖伏魔寶卷》、《玄靈高上帝玉皇赦罪寶懺》等等數十部,經經都是非常玄奧。其他透過扶鸞降筆開示的訓文等,雖尚未全部編成經典,但同樣有很多可以參考之處。

()關帝經典文化對社會安定暨世界和諧的影響
關帝在世人的心中被奉尊為忠武、正義之神,民間多有立壇建廟供奉,信眾遍佈全臺灣。根據鄭成功登臺至今歷史開始計算,關帝來臺三百餘年以來,其經典文化在臺灣可說達到弘揚聖道,濟世救人的遠大目標,一般民眾莫不虔誠恭敬以對。因為在臺灣民間信仰方面,敬拜神佛是為消災解厄、增福添壽,亦是人類精神安定力量的所在。因此讀誦關帝著述經典同樣也能夠達到修身養性,虔誠奉敬,甚至是教化世民、勸化世人行善杜惡,以達到眾善奉行、諸惡莫作的標準。由此可知關帝經典文化內容當中,所包含著提倡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對社會在倫理道德教育上厥功甚偉;亦可讚稱為當今社會安定、人心教化重要的泉源,甚至遠括至國際和諧、世界大同之影響,因此實不容小覷關帝經典之重要性。

二、關帝信仰文化之流遠
()世界各宗教的信仰概況
宗教是對神明的信仰與崇敬,或者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套信仰,是對宇宙存在的解釋,通常包括信仰與儀式的遵從。宗教常常有一部道德準則,以調整人類自身行為。全球宗教流派可分為兩類:遠東和中東。印度教和佛教起源於印度,而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則源自中東。根據聯合國在西元2000年時統計,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0億,其中信教人數約42億多人,其中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分佈最廣的宗教,遍佈世界242個國家,超過20億的信徒(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可說是世界第一大宗教。根據2006年的統計,在全世界人口中,包括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所謂的廣義基督徒大約二十億人,占世界人口的33.15%。回教有近十二億人,占世界人口的19.89%。印度教則有近8億人,占世界人口的12.94%。佛教有近4億人,占世界人口的6.02%。其他則像是部落宗教等約有差不多3億人,占總人口4.12%。為了清楚說明世界各宗教的信仰概況,我們以表格呈現如下:

宗教信仰
主要國家
特性
基督教
歐、美、澳
主張神愛世人,非常人性化,造就近代西方之民主、自由、平等、博愛之人權思想。
一神思想。
回教
中東、中亞、印尼
嚴守戒律。
一神思想。
佛教
南亞、東南亞
嚴守戒律、出世思想。
多神思想。
儒教
古代中國
完全靠哲學思想與人的良心約束自己的行為。
無神思想〈自己就是神〉。
猶太教
以色列
遵守部分戒律,受西化影響,嚴謹程度介於基督教與回教之間。
一神思想。
道教
臺、港
祭祀換得利益。
多神思想。
天主教
歐、南美、菲律賓
基督教與其他宗教之混合體。
一神思想與多神思想之間。
印度教
印度
輪迴思想。
多神思想。
原住民宗教
世界各地原住民地區
原始的自然界拜靈方式。
多靈思想。
無神論
中國、北韓
人本觀念、人定勝天、唯物主義。
神化領導人思想。

除此之外,尚有包括一貫道在內的其他宗派,[6]因此從上述說明約略可了解目前世界上宗教信仰的概況。

()臺灣各宗派信仰情形
在臺灣地區,內政部於西元2003年編印之「宗教簡介」內容,將目前各宗教、教派之源流發展及其教規、教義思想作簡要介紹,共包括佛教、藏傳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理教、天理教、軒轅教、巴哈伊教、天帝教、一貫道、天德教、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摩門教)、真光教團、世界基督教統一神靈協會(統一教)、亥子道宗教、儒教、太易教、彌勒大道、中華聖教、宇宙彌勒皇教、先天救教、黃中、山達基宗教、玄門真宗與天道等二十七種宗派。

除了佛、道教之外,在臺灣較為普遍的宗教尚有一貫道、新教、天主教及彌勒大道等,信仰人口各佔臺灣總人口3.5%1%左右:臺灣人口中有84.7萬人(3.7%)信奉一貫道,59.5萬人(2.6%)為新教徒,29.7萬人(1.3%)為天主教徒,22.9萬人(1%)信奉彌勒大道,53,000人(0.2%)為遜尼派穆斯林。另外合計有4%信仰其他十數種中國傳統宗教,如:儒教、天德教、天帝教、軒轅教等等。除此之外新興宗教、儒教與氣功法門等廣義的宗教信仰在21世紀的臺灣也各有數萬名以上的信徒,並常有相當活躍的傳教活動。實際上現今臺灣有將近八成一的民眾擁有宗教信仰,另外,更有超過五成的民眾經常參加各類型的宗教儀式與慶典,強調自己為無神論者約佔18%左右。

()關帝在道教的信仰情景
在道教中關帝亦稱「關聖帝君」,簡稱「關帝」,本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將他作為財神來供奉。其職能除了「治病除災,驅耶辟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還有「司命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又因其忠義,故被奉之為財神。當代商賈興盛,關帝又被尊為武財神,保護工商業的興隆。一說是關帝生前十分善於理財,長於會計業務,曾設筆記法,發明日清簿,這種計算方法設有原、收、出、存四項,非常詳明清楚,後世商人公認為會計專才,所以奉為商業神,二說是因商人談生意作買賣,最重義氣和信用,關帝信義俱全,故尊奉之,三說是因傳說關帝逝後真神常回助戰,取得勝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關帝一樣,來日東山再起,爭取最後成功。這種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業所接受,對其頂禮膜拜尤盛。

在宋代,當道教正一派、神霄派的雷法興起之後,由於「弭平蚩尤為禍」的緣故[7],逐漸將關帝納入神譜之中,尊之為「轟雷攝正青靈上衛上將關元帥」[8]、「雷部斬邪使興風撥雲上將馘魔大將護國都統軍平章政事崇寧真君關元帥」[9]、「酆都朗靈馘魔大將關元帥」[10],並將關帝列為九天司命清真紫虛魏元君(魏華存,251~334)、北極紫微大帝、三十代天師虛靖張真君(張繼先,1092~1128)的主法神將,又讚頌關帝的行誼與神威:

馘魔大將,英烈威靈,在生忠勇,死後為神。忠貫日月,德合乾坤。寶刀在手,怒氣凌空。誅斬妖魔,賓伏不臣。鬼妖輒逆,怒目一瞋,化為微塵。[11]

在這段〈助賛咒〉中,可以了解道教已將關帝列入神譜之中。也因為「涿郡斬蛟」之功的緣故,關帝不但被加封為崇寧真君[12]宋代道教更產生了第一部與關帝相應的經典《太上大聖朗靈上將護國妙經》[13]。此後,關帝的地位日漸提升,由忠惠公、武安王、英濟王,至明萬曆421614)年「宮中單刀伏魔」之故,又加封為「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在當代,關帝在臺灣還有一個封號「玄靈高上帝」。此是清朝以來,百姓受顛沛流離之苦和內憂外患之辱,更祈求象徵忠勇信義的關帝保護。江南一些城市的百姓在慘遭清兵和外國侵略軍的屠殺時,曾抬出關帝的神像聚集民眾以抗外辱。民眾在遇天災、人禍、疾病、爭執時,則向關帝求雨、求藥,希望能驅災鎮魔且正直決斷,皇室求關帝保國安民,地方求關帝除暴安良。近世自於內憂外患,一些民眾在逃往臺灣時,將關帝這一信仰也帶到了臺灣,並流傳了下來。部分齋教或道教信徒稱關羽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此說又以閩南一帶為最盛,而臺灣也承襲此說法。根據《玉皇普渡尊經》記載,第十七代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因功滿道備,各教道主乃奉誥命薦舉新玉皇,於是共議推舉關聖帝君為「彌羅之尊,穹蒼之王,巍巍上帝,浩浩天皇」。《洞冥寶記》載曰,關帝於中元之上元(公元1924)元旦,纘承大統,正位靈霄,尊號曰「蒼穹第十八聖主武哲天皇上帝」。《桃園明聖經》亦載,關帝「任十八天皇而繼統」,聖號曰「中天至聖,仁義古佛,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統御諸天,管轄萬靈。有這麼多經典證明,足見關帝登任玉皇大帝一說實為真憑實據之論證。

「玄靈高上帝」之號標誌著關帝信仰在臺灣道教中的升級。關帝的忠義勇武仁信等品質集中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了民眾的社會願望和理想人格,因此在台灣,祭祀關帝的廟宇也相當普遍,除了一般武廟、小型宮廟、神壇將其作為主祀外,也有稱為恩主公廟的大型關帝廟,其中以大溪普濟堂、行天宮、高雄市苓雅區的關帝廟、鼓山區的文武聖殿最為著名。所謂的「恩主」是鸞堂信仰的名詞,是「對民有恩的主神」,另說是「救世主」的意思。台灣所謂的「恩主」共有關羽、呂洞賓、張單、王善、岳飛。而關羽為「五恩主」之首,所以台灣一般民眾亦稱關羽為恩主公,也因此順勢稱關帝廟為「恩主公廟」。

()一貫道在世界的分布狀況
一貫道是創立於中國,目前主要興盛於台灣的宗教信仰。根據一貫道對道統的說法,中國的道史,其歷史起源於伏羲氏。比較可以追溯之脈絡,起於清順治年間,黃德輝奉羅清為祖師,採以羅教教義,在江西鄱陽開創先天道,一貫道稱其為第九代祖師。依照「一貫道源流」的記載,「一貫道」這個名稱開始於1886年(清光緒12年)山東青州東震堂劉清虛(十六代祖師)命名,這也是大部分學界的共識。

一貫道於1946年由上海、天津等地分別傳入台灣,並且在台灣民眾中獲得了大批信徒的支持,發展成台灣最大的道門。1987221日,蔣經國政府宣布解除對宗教的禁令,國民政府正式承認一貫道為合法宗教;因此一貫道的發展逐漸擴大,還在國際間成立「一貫道世界總會」,將信仰推展至世界八十餘國,目標為「世界和平大同」。由於在中國宗教史上,中國一直是接納外來宗教的國家,而一貫道的信徒在國外華人社會進行傳道,同時吸引外國人士參加,形成了第一次中國本土宗教的輸出。概略情況依國家分述如下[14]

1.香港
一貫道正式傳入香港是在西元1945年,目前香港是一貫道在海外的大本營,不僅道親人數眾多,而且有許多資格甚老的前人駐錫。

2.緬甸
根據緬甸道親的來信得知,緬甸當地有佛堂兩百多間,領導前人是從雲南過去的,不過相關消息尚需再尋求文獻資料進行考證。

3.日本
日本目前一貫道共分成九個單位,分別從大陸、臺灣等地前往,並且在不同的都市進行辦道活動,信徒總數據稱近百萬人。

4.朝鮮
一貫道在南韓以「佛教一貫宗」的名稱進行辦道,道親多從大陸天津、東北等地前往,共分成四個方面在南韓各城市設立佛堂。

5.菲律賓
一貫道在菲律賓的道務都是從臺灣傳承過去的,包括興毅組、發一組、基礎組、寶光組等單位,都陸續在菲律賓進行傳道。

6.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
最先到這幾個國家傳道的是香港寶光組的單位,後來臺灣寶光組也經由設立天然薄荷腦工廠,作為傳道的立足點。另外興毅支線也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有相當良好的發展,不但設立「孔孟聖道院」,也不乏有當地部長級的道親參與。

7.泰國
透過興毅支線與香港基礎組的發展,目前在泰國也逐漸發展起一貫道的單位。

8.委內瑞拉、巴拉圭、加拿大、澳洲、荷蘭
這些國家也同樣都是透過興毅支線與香港基礎組的道親,在當地開設佛堂,進行傳道的工作。

9.英國、法國、南非、賴索托
由於這幾個國家都是在1980年代初期才陸續從華僑界將一貫道發揚出去,因此目前情況仍需要透過相關文獻才能夠更清楚地加以說明。

10.巴西
巴西主要是由臺灣寶光組、基礎組、興毅組,以及香港金光組等單位進行傳道,目前已有向當地政府立案設立佛堂等實際成績展現。

11.美國
近十多年來在美國傳道的對象主要是華人,但是為了兼及其他人種的加入,因此一貫道逐漸重視英語訓練,目前包括臺灣基礎組、興毅組、安東組,以及香港的單位,都陸續在美國各大城市設立佛堂進行傳道。

根據李玉柱在〈一貫道道場興革與全球化發展〉一文中提及,一貫道除了在臺灣成立多個文教基金會運作道務之外,在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亦設立「孔孟聖道院」,並且合法註冊,成為當地國家承認的傳道團體,只是尚未應用「一貫道」為名而已。因此一貫道在全球五大洲已將近八十個國家,包括越南、模里西斯、汶萊、寮國、尼泊爾、印度、玻利維亞、賴索托、芬蘭、奧地利、斯里蘭卡、孟加拉、瑞典、所羅門群島、澳大利亞、東帝汶、匈牙利等國家,均有一貫道常設性的道場持續傳道。大致說來,在1990年以前,臺灣一貫道外傳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各國,歐美國家則在90年以後才逐漸開展,並且從一開始的五國、十六國、六十三國,可說是逐漸地在累積道傳世界的宏願。[15]

()關帝在一貫道的地位及信仰
一貫道所供奉的神明,幾乎含括了中國所有的神祇,而在神明的稱呼方面有幾個名號是概括性的,比方說諸天神聖、各位法律主、各位大仙等。在張天然手訂的〈暫定佛規〉中,所列出的仙佛名號包括:

1.明明上帝(無生老母)
2.彌勒祖師(金公祖師)
3.南海古佛(觀世音菩薩)
4.濟公活佛(活佛師尊)
5.諸天神聖
6.月慧菩薩
7.各位法律主(關聖帝君、呂祖師、張桓侯、岳飛)
8.灶君
9.鎮殿元帥
10.鎮殿將軍
11.教化菩薩

由上所列可知,一貫道供奉的仙佛神聖,係由清代先天道演化來的,其最高主神「明明上帝」即先天道的「瑤池金母無極天尊」;而原來先天道所奉之聖母元君、普賢菩薩等三十多位仙佛則合併改稱「諸天神聖」;又原奉的太上道祖、釋迦佛、至聖先師則併入「五教聖人」;「天地老爺」則改稱「天地君親師」;「孚佑帝君」、「關聖帝君」則併為「各位法律主」;另「彌勒佛」、「觀音古佛」、「九天東廚司命」則分別依時運改稱為「彌勒祖師」、「南海古佛」、「灶君」,再加上當今掌道盤的「活佛師尊」、「月慧菩薩」等,構成今日的供奉仙佛神聖體系。

前已提及,關聖帝君在臺灣民間信仰中居於相當重要的地位,幾乎與濟公活佛一樣,是乩筆沙盤的主要神祇之一。而信奉關聖帝君為主神的教派,除了一貫道之外,尚有鸞堂、行天宮、玄門真宗等。今日臺灣的一貫道受到鸞堂、恩主公信仰等影響,對於關聖帝君的地位特別地彰顯;故而有別名協天扶魔大帝、神威鎮遠將軍、神威鎮遠天尊等稱號。一貫道第十八代祖張天然曾經在他編定的「暫定佛規」中明白寫出他是「恪遵關聖帝君壇諭」而得暫定佛規之權。另外像是在鸞文聖訓中,也多能見到關帝以法律主、帝君,甚至是玉皇大天尊的身分降筆開示,這些都足以證明關帝在一貫道的地位及信仰之崇高。

()關帝文化之內涵和對目前社會之影響及未來之展望
以關帝文化精神為淵源的中華文化自古以來是一個崇尚人倫道德的民族,外來宗教只是作為一種文化色彩的東西被吸收,而且被改造、融合在人性修養的理化和方法中。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程朱理學,正是以關帝文化精神為淵源的中華文化為本,並吸收、發行了佛教、道教的哲理精華而發展起來的新價值意識。以關帝文化精神為淵源的中華文化的凝聚力主要是靠「德教」和「德治」形成的。在以關帝文化精神為淵源的中華文化融合著儒釋道文明所體現的「對內富民安邦,對外和興萬邦」,這樣子的價值意識中,有著關於倫理學、美學、宗教、哲學等豐厚的資源,如人的充分自我發展,理性地面對失敗,正確對待義利、幸福以及生命智慧、精神價值、人格修養等。它們可以培養中國人的文化能力、倫理的智商、體察自己和他人以及如何在逆境中抗爭,使人能更深刻地洞見人世的人文知識、精神價值和人格素養。這些東西不僅不會反對民主、科學,反而使民主與科學的發展有了後盾,更符合中國人走向現代化的特色。因此弘揚關帝文化,有益於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揚光大。

三、關帝經典對社會的影響
()關帝著作經訓
1.關帝著述經典
關帝著述經典是在關帝成神後,為護國佑民,不忍生民遭受劫難,因此處處飛鸞化眾,由扶鸞降筆而成鸞訓經書。如《文衡聖帝關夫子聖諭》、《關聖帝君救劫文》等,在降著經書中犖犖大者,則有《桃園明聖經》、《覺世真經》、《大解冤經》、《忠義經》、《伏魔寶鑑》、《戒淫經》、《玉皇普渡尊經》、《洞冥寶記》、《玄靈玉皇寶經》、《關帝永命真經》、《戒士子文》、《關聖帝君指迷篇》、《玄靈高上帝玉皇赦罪寶懺》等等

2.關帝經典內涵
關帝經典內涵廣大悉備,有天道、有人道、有地道,涵蓋儒家的三綱五常、佛家的因果輪迴、道家的陰陽五行。天地不言不語,就是自然之道,自然之道顯示著天地的化育。所以關帝所強調的忠孝節義、禮義廉恥就是人的自然之道,是每個眾生本來具足的德行,所以那不是被發明、或創作出來的,而是油然而生的!對父母要孝、對師長要敬,對領導人要忠,對人要講義,對待一切事物要講禮、對自我的修持要知道廉恥。這些德目不是別人教我們才有,而是本來就有,本來就應該這麼做。既然是油然而生的,為何關帝經典又要用文字語言來強調呢?實在是眾生長久以來,淪落紅塵、迷途不返,所以忘記了自家的根本,覺悟的聖賢不得不用各種方式,來啟發眾生,讓眾生瞭解,生命意義的恆常普遍、及內在本自具足的無限可能。如《關聖帝君覺世真經》,開宗明義即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虧,可立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此語有如佛家當頭棒喝似地激發世人,字字金言,強而有力,令人振奮,此經融入儒釋道之精神哲理,被譽為中國三大善書之一。[16]而《關聖忠義經十八章》,其內容廣大浩瀚,涵蓋天道,人道,地道,有〈述志章第一〉、〈洪濛章第二〉、〈氣數章第三〉、〈世道章第四〉、〈居處章第五〉、〈配育章第六〉、〈修建章第七〉、〈雨暘章第八〉、〈游行章第九〉、〈符訟章第十〉、〈疾病章第十一〉〈命運章第十二〉、〈攝生章第十三〉、〈瘟瘵章第十四〉、〈太樸章第十五〉、〈慾界章第十六〉、〈生人章第十七〉、〈業報章第十八〉。此經自北宋禮部尚書、太子少傅孫奭編述至今已有千年歷史了。[17]又《關聖帝君戒淫經》則在警醒世人,萬惡淫為首的道理,唯其戒淫,方能得福,並保有精氣神的上品功夫。《關聖帝君大解冤經》則在敘說,人生不順遂,皆因有二十幾種冤愆纏擾,如能虔心持誦,依經奉行,必能獲得化解,離凶得福,圓証善果。而《玉皇普度尊經》,係專門敘載關帝應時運的榮登第十八任天皇之殊勝過程。所以說「關帝經典」是儒家經典的代表。關帝云:「吾素覽春秋、幼觀孔孟。唯以孝悌為先,修身治國為本。」所傳達的都是倫理道德,都是做人處世的根本道理,以及眾生本來就存在的良知良能。倫理道德(三綱五常、五倫八德)是人的根,根本若失,人類皆無法立足。

3.鸞堂經訓選錄敘說
神佛教授眾生的方式是透過「扶鸞」,也就是由訓練有素的鸞生,利用靈覺領悟,並應化神意後,揮動鸞筆成文。扶鸞又稱為借竅、降壇、顯化,扶鸞時用三才,即天才、地才、人才。扶乩者為天才,抄字者為地才,報字者稱為人才(三才相當於鸞堂的正鸞生、唱鸞生、錄鸞生)。扶鸞是直接轉播天意和神意,經執鸞人運靈在寧靜中以木筆寫字並傳達神意。這種方法是神人結合一所產生的,稱為聖靈,以此為啟化人們的一種誠意正心的傳道工作。

由於神佛胸懷慈悲,態度客觀,凡事講理,遇事不用神權強人所難,而是以啟發引導的方式鼓勵人發揮潛能,超越神佛經典。因此研讀這些不同時空的鸞文,可幫助我們由更多角度了解人生正道,一種普遍適用於眾生、有助於社會合理發展的真正大道,這種以扶鸞施行教化的方式,是一種活知識的應用,不但可因材施教,更可發揮適時應機的教化功能。而關帝在鸞堂經訓的教義是在弘揚儒家的思想,以維持道統。關帝不忍蒼生迷昧而遭可怕劫難所吞蝕,自願擔起教化群生職責。終於至誠感動靈霄主宰,五劫漸緩鬆,又驚動諸天仙真,願意下凡幫助度眾。[18] 於是關帝到處飛鸞著經,首卷《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夢授玉泉寺僧傳世,[19]再降《關聖忠義經》、《覺世真經》及近代降著的種種經訓。茲節錄兩則鸞訓以供參考:

(1)中天玉皇關聖帝君降:論三綱五常以及五倫八德。
混沌初開,乾坤始奠,輕清而上浮者為天,重濁而下凝者為地。人為半清半濁,善者氣清,可上天堂,惡者氣濁,墜落地獄。世人不省察,日夜沈迷於慾海,酒、色、財、氣、之中,廢盡綱常,濁氣日盛,忘卻原路,而不知返,實可嘆可憫也。憶先聖夫子,生於東周,當時列國諸侯,只求富強之策,而輕視綱常之道,以致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禮崩樂壞,天下大亂,人民困苦極矣。夫子感世道澆漓,一心一意,替天行道,原思藉政治之力,以行救民救國之道,實現其大同理想世界。奈被權臣所阻,致未得政權,而道不行,乃轉用傳教之策,周遊列國,並傳授學徒,宣揚道德,以期挽回世道人心。可是,依舊受列國權臣之明阻暗礙,終致嘆鳳鳥之不至,嗟河圖之不出,未能收得宏效,遂歸魯國,著春秋,以當一王之法。褒忠孝,貶奸惡,使亂臣賊子,知所戒懼,道德賴以不墜,實春秋一書之力也。降及漢朝末葉,朝中奸黨橫行,天下又亂矣。玉帝命余,改姓下凡,匡扶漢室,在桃園結義,兄弟三人,當天立誓,願同甘共苦,鋤奸興漢,以繼正統。當漢末獻帝之時,奸賊董卓與曹操,相繼紊亂朝綱,余兄弟起兵,欲滅曹操。雖天不從人願,終遭失敗,但余兄弟,忠貞不二,至死能顧全大義,捫心無愧。回憶曹奸當初用計,欲買余心,從余三約。()降漢不降曹。()嫂嫂住處不許軍兵亂進。()知皇叔去處,立即尋兄,不能再留。曹奸不但從約,而且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金,下馬銀,以結余之歡心。余因常讀先聖夫子所著之左氏春秋,熟知人生根本,以三綱,五常,五倫、八德為重,絕非曹奸之金錢,所能買收也。余在世所行之五常,則()「仁」,為國除奸,使人民能得安寧也。()「義」,既不失金蘭兄弟之誓願,又報曹奸待遇之恩也。()「禮」,待嫂如事兄不犯分也。()「智」,水淹七軍是也。()「信」,知皇叔之去處,不怕千軍萬馬,急於會晤兄弟,以踐信也。願諸生,遵守三綱、五常、五倫、八德,以為進修之基礎,大道之得不難也。窃思世人,讀書知禮義之士多,而成聖者少,論余在世,僅守五常,何以能登至極上品之果位哉。因余歷世降凡,匡國救民,經多次劫數,受盡艱辛,大義不泯,孤忠永抱,光爭日月,靈炳乾坤,振綱常,而繼大道。故歷朝受封為文衡聖帝,又為蓋天古佛,世世顯化,護國祐民,後得代御  中天玉皇玄靈高上帝之至極果位,皆由忠義而來也。諸子須知無功無果,難坐金蓮,必須外功滿,內果圓,方能避萬劫也。是以學道者,必須性命雙修,性者,先天之本性也。命者,後天之使命也。若要見本性,須由命做起,因人人在世,各有使命,諸如孝順父母,為國盡忠,超度父母,為婦女盡節,兄弟朋友盡義,以善為寶,此皆為人之使命也。後天使命圓滿,進入先天,以修內果,無難矣。余勸諸子,現值三期末劫,要避此災殃,必須內外雙修,照余所定之三綱、五常,及娘娘所講之三從、四德,合古佛之三皈、五戒,並依菩薩所規定之皈依,進道方式。發出誓願,呈上表文,遵守所受之戒律,及所發誓願之條件,以實行無差錯者,不論在家、出家,皆能修成也。至於本道鐘,乃是慈母應劫而降,書內所言皆是玄機,若能誠心體會,敬慎修煉,自得精進,期望世人切要奉行,須知諸佛菩薩所言無虛,而余言之不謬也。下面繼續講述三綱五常,期望有緣之人,若讀本道鐘,須加誠意學之也。
(1)三綱:
綱者,綱領也。何謂之綱領,即上領導下,而歸向光明之善路,於遵奉道德,服從人倫也。譬如網之大條繩,即網之綱領也。取網若將網綱之大條繩牽起,則全領之網,亦隨網繩而起,網繩若牽東,網則亦隨轉東,若牽西,網亦隨轉西,所謂網之大條繩者,即是領導全領網之綱領也。再如衣服之護頸處,謂之頸領,取衣若對頸領取起,則全領衣服,亦隨起,所謂衣服之領者,即領導全領衣服之主也。再如車馬,若無運轉手馬夫,車定不走,而馬亦亂跑,所以運轉手馬夫,為車馬之綱領也。是故綱領者,指在作模範,有標準之正規、領導、勸化、指揮之謂也。所以在上位之人,若有條理,下位之人,則不敢亂為,普說萬物之主要部份,謂之綱領也。
君為臣綱。
君為臣綱者,非單獨指為君主之人,必須作好模範,使朝臣遵循而已者。凡為人主事者,不論機關團體,或有權利地位,指揮監督責任者,則皆屬君主之稱也。所以居上位之人,總要以身作則,作出模範標準,以教化指導下位之人,使下位之人,有好規矩之言行,可效法而作,自然能表現端正之儀容,即不存私偏之心,對辦事亦能齊全,且自身亦得清白,此則所謂君仁臣義,又曰君敬臣忠也。所以在上位之人,若能賢明正氣,在下方之人,自知禮義廉恥,若為君主,或首領,或主事者之人,自己有錯誤過失之時,定要接受部下之諫諍勸解,須能隨時改過遷善,方可受部下之敬重,亦免失君為臣綱之大義也。但為下級之人,若有差錯過失,亦須要承受上位之指導,而急速改過。而為監督之人,或主事者,若逢下級人員有過失,亦不能對其糾正,反而偏聽,納受其言者,則君綱不振也。
父為子綱。
父為子綱者,亦不是專指,為父之人,必須作好模範,使子女看齊而已者。凡為人翁姑、祖父祖母、兄姊者,定要以身作則,作出模範之標準,以教訓指導,媳婦、孫男孫女、弟妹。使下輩之人,有好規矩之言行,可以效法而作,自然知孝敬,明禮義之理,則不敢存私偏之心,對工作亦能勤勉耐勞,又不懶惰奢華,亦不隨便浪費花錢,此所謂父慈子孝,又曰父寬子順也。所以為上輩之人,若能修身向善,為下輩之人,決定明是非曲直,則不敢亂為,由此而可齊家,享受平安幸福之生活。但為上輩之人,若有差錯過失之時,定要接受下輩之人勸解,須能隨時改過向善,方能再受下輩之人,加倍孝敬,亦可符合父為子綱之道理也。若為人父母、翁姑祖父祖母、兄姊者,切不可一味用偏愛之心,而痛惜子女媳婦、弟妹、孫男孫女。若用慈愛痛惜,遇有做過失差錯之時,不盡教導之責任以指示者,則變成偏愛,亦可說寵子為惡矣。所以為下輩之人,若有過失,須聽順上輩之教訓,急速改過。但為上輩之人,若不能教化指導下輩之錯點,使其改正,反而用偏愛之動作,亂聽下輩之言語,而用寵愛者,則是父綱不振也。
夫為妻綱。
夫為妻綱者,專指夫妻兩人之間而言也。世人常說,「夫和妻順」此句乃指在夫妻兩人,能和睦順從而已,尚未作到人倫之大體也。再有「夫義妻從」者,已經入人倫之大道。乃指出為夫之人,須要以身作則,作好模範之規矩,能盡天理,發出良心,而進行道德之善路,使為妻之人,可以效法而作之。自然為妻之人,能知孝敬翁姑,恭敬大伯小叔,大姑小姑,且妯娌之間,亦知和睦,又不計較事物,而知相讓。由此善行之美德,可以幫助丈夫成家立業,雖然為丈夫之人,自知遵守人倫道德,對內則孝敬父母,兄弟合和,不存偏見之私心,又對外人,有禮義,有廉恥,有仁慈,有信實。故為妻之人,定要隨從丈夫,而作此人倫道德之善行,切勿有違背而犯過失。但為人丈夫者,若有差錯過失之處,須能歡喜接受妻子勸解,而隨時改過復善,方不失夫為妻綱之大體也。且為人妻者若有失錯之時,亦須採納丈夫之忠言勸解,知速反悔懺罪,然後方得夫倡婦隨之人倫大道,故曰夫為妻綱也。如果為人丈夫,每日不務正業,又其臉上表情,時常現出暴怒之氣,為妻之人看見,定不爽快,而心中亦就發生氣惱,如此何能受妻之敬重乎。而為人妻,若逢不如意之事就亂家,鬧出風波,致家庭不得寧靜,如此亦難受丈夫之顧愛也。而為人丈夫,逢其妻有過失之處,若不能糾正妻子,使其改善,而反偏愛者,則是夫綱不振也。
(2)五常:
常者,即經常,平常,永久如此,萬年不變,千古不易。如日月轉運,東昇西落,晝夜分明,曆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天溫和,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寒冷,此乃時常之道也。五常,仁、義、禮、智、信,乃人之常道,父慈、母賢、兄友、弟恭、子孝,即人之常行。所以永久,不得改變,能配合天地日月之道理,則謂之正常,人若不照常行事,則為無常矣。
仁。
仁者,人之心德也。心德即是良心,良心就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正己化人之意也。所謂仁字,從二人相處,因人不能離開群眾而獨存,若看他人之苦,即如自己之苦,他人有病,如自己有病,能發出惻隱之心,即仁也。且能敬老愛幼,保惜一切物命,即是慈悲之心,仁也。作事用物,為人而不為己,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我最討厭者,別人罵我、欺我、恨我、則我不將禍害,移到別人身上,合仁也。故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若有仁德之人,願看輕自己,而利益大眾,能將恭敬、寬厚、信實、勤敏、恩惠五種美德,施行在天下,則為仁矣。
義。
義者,宜也。即指人無含私慾,作事正當而合宜,謂之義也。若該做之事則做,不該做之事即不做,亦謂義也。故君子之人,在貧窮困苦之中不失大義,而能修好自己身心不被物慾所蔽。又逢發達之時,亦不敢奢華浪費,學富貴不能淫之堅決,不違背道德,使人人能歸向善道。故亞聖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此謂君子之道也。所以君子之人,若見財物定先思義,雖然家庭貧困窮苦,亦不取不正當財物而失此大義。若不義而貪求富貴,實如空中浮雲,亦如草中露水,又如風中燈火。雲逢風吹則散,露水受日晒則乾,燈火遇風則滅。所以世人,若不遠慮,必有近憂,作事若不三思而後行,只一味用險詐之法強奪,雖能成功,亦非永久之計,既然作事無考慮,災殃已經顯示目前矣。人若有受恩能懂得報恩,即義也,義亦有十義、五義。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恭,夫義,婦從,長惠,幼順,君仁,臣忠,此十者謂之人義也。五義者,父寬,母慈,兄愛,弟恭,子孝是也。所謂十義五義,乃為人道上不可缺欠之大義也。孔聖曰,見義不為無勇也,所以君子之人,有見義能勇為之氣慨,應盡所擔之天職,做事不望報酬,則稱謂之大義不忘。如吾以義殺身,至公無私,此大義則可以參天,合乎日月之明,亦能配於大地之厚博矣。
禮。
禮者,即表示恭敬之儀容,有表示尊敬之動作,乃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也。所謂節文者何也,譬如為人子者,對父母應盡其孝之義務,此即天理。早晚向父母請安,冬則溫之以抗其寒,注意食睡,夏則涼之以辟其暑,吹涼床位,死葬之以禮,祭祀之以禮,此即節文,乃為人子之禮也。所謂禮者,無所不包,男女有別,長幼有序,作事有規,淫亂不犯,此皆莊嚴,中正之禮儀也。然國之四維,禮、義、廉、恥,禮字居先,無禮義則上下亂,故聖人制禮,所以齊民,君子守禮,所以保身。至於作事接物,常存誠敬之心,以正為本,禮者,理之不可易,乃是正人身之法則也。
智。
智者,知也。對於事理,無所不知,對於是非、曲直、邪正、真假、善惡,皆能辨明。所謂智與識不同也,智者,事理明白之後,已經無疑惑,而且能實行,此者可謂之智也。所以有智之人,定少過失,雖有過失,亦能知速改。智人定有孝悌、有忠信、有禮義、有廉恥、有仁慈、有勇敢、而不貪慾,亦不嗔恚,又無愚癡。故佛經般若二字,解釋謂之智慧,就是明白萬物之原理,又知所應守之法則後,兼能體解萬物所受之痛苦,又能解救,而報知其解脫之理路,即謂之智慧也。所謂識者,只能識事不能明理,言行不一致,言不顧行,行不顧言,未做到圓融之事體,凡能言,而不能行者,則謂之識也。今生為人道上,要棄私慾,將識轉智無難也。須要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所謂心小者,乃不敢縱心之所欲也。志大者,不為私而為公,則不為小我,而能為大我也。智圓者,萬事有週全,義務做圓滿也。行方者,行為端正,態度莊嚴,清白自身而不污也。世人若能依此而遵守實行,可受國家社會之公認,則稱謂之大智人矣。
信。
信者,不疑也。乃人言為信,有相信方能守信用,凡事依照口言守約束按期而至,無妄言誤人。待人接物,定要誠實不欺騙,口能言,身能做,若講得出,定要做得到,言行有一致,即謂之信也。所謂信字,從人言而成,即人言有正確,方可謂信也。守信要先注意三點,第一點,說真實言語。第二點,所講出來之話,定要做到。第三點,若做不到之話,則不可說。人若不守信,口言亂說,對人失信用,以後定無人要相信他。所以要尊重自己之人格,約時定要準時,約日定要照日,與人相約,決定不可失約,方免自己對他人有虧損之不當也。所以人若能守信,則能受人任用。此信字之範圍,亦極廣闊,舉例而言,信願照願行,信誓照誓做,有信則能願受,遵信則能奉行也。且能遵守父母,或師長之教訓,亦謂之信也。總要以誠存心,以仁而作,處事有實,不敢欺騙者,可以合此信矣。先聖曰,此五常之德,亦稱謂之五達德,乃人道之綱領,為聖為賢,全得五常之道。世人若失棄五常之道,則為惡,就無仁、無義、無禮、無智、無信實,已成愚痴之人矣。所以此三綱五常之理,必須要謹慎,能省察遵守,時時溫養實行,切莫有暫時之違背,或錯亂,方能符合綱常之道德也。

正如關帝所云:「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之德也。元亨利貞,天道之常。仁義禮智信,人道之綱。全得五常之道,則為聖為賢;不得五常之道,則為惡為愚。三綱五常之理,全要操存省察溫養,而不紊亂也。」從鸞訓中可得知關帝是教我們要調整自己的心念,教眾能正己成人,所以要先從遵三綱五常、行五倫八德做起。君臣(領導與被領導之間)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兄弟有序、朋友有信,五種關係運作正常,社會才會達到和諧,家庭才會得到安頓,世界才能大同。故三綱五常是做人的根本,人順此道而為,人就身心安頓;國順道而為,則國泰民安。此天下人之言性,常立足於人的習慣性來性,人的生活習慣是一種生理的慣性,也就是說人的生活習慣是本於各人生理的欲求。這樣的習性,會因為環境的關係而有善惡的分別,所以要透過教化來矯正、防範。

(2)基隆普化警善堂關聖帝君訓勉明聖經學會,並闡述關帝文化節及明聖經奧義之鸞文[20]

喜哉!幸哉!樂哉!歲逢丁亥,序入季冬,節屆寒露, 吾 夜觀星臺,推演易爻數理得知,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理事長黃生國彰,必再於今日此刻蒞基,人神同喜相會於北邑,雨津鱟江,雞嶺基隆, 吾 普化警善鸞門,難能可貴此緣之殊勝,更難得兼遇此因之妙玄。
  國彰肩繫大願心,共耕聖業,致力於宏揚關帝文化,傳承武聖關帝忠義精神,來啟發綱典倫常,闡釋宗教倫理典範,以作為日後擴大推行聖道宣教之人心淨化,及社會教育之雙層功能,進而藉此提昇世人之道德的價值觀念,此大願力,甚可褒勉之。
  關帝武聖是海國島民最具體的信仰,也是最真實的心靈慰藉。在這塊海國土地長達數百年的歲月痕跡中,迎關帝、祭武聖是台灣民俗文化最彌足珍貴的一頁歷史,也更體現了關帝武聖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節操,與關帝文化的一股安定力量。
  國彰能以最歡欣的心情,慷慨付出、真誠尊隆武聖之德昭。力鼎聖神,助道衛教,心存虔誠,敬祀關帝之聖念願力,共赴艱鉅、群策群力、絞盡腦汁、貢獻心力籌組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發刊忠義春秋,關帝論壇學術研討會論文,忠義文學獎專輯,關帝文化系列文章等等,來激勵天下志士,同體好生之德,共持天地之正氣。殷殷企盼文聖杏壇,武聖忠義沖日月、義氣貫乾坤,啟肇太平之景運,教民化治,振聖教、重演春秋,復古道德,以救人心,化世歸乎仁義綱常之大道,端風垂紀,敬事而信,期使天下殘月復圓,光照全球。
  吾 蒞普化警善堂飛鸞教化已將屆滿廿週年,屢視眾生有心修善,但均未能明諳進善之法。有心了道也均未悟得見心之性。有者人士,入其廟,或登其堂,非是奏問田宅之利,即是尋求功名之祿,否則便是謀其偏財運勢之門。更祈起暴發戶於夕間,而大獲利收,方允承諾,言不是謝酬建廟、就是添油、送袍塑金裝飾,或宰其百羊,殺其千豬祀典獻醮而謝恩,以為是其獻善心意叩酬敬天。吾 見其善乃非真善,其誠並非真誠,實屬世人之陋俗媚神之錯誤觀念也。
  吾 亦極少見有人,許刻、重刊、頒印、敬製動畫、流通關帝救世「桃園明聖經經書」,以期為之教化渡人渡世。古書功過格云:「立善書傳送一人,當得十善果功,立善書傳送十人,當得百善果功,立善書傳送廣布無疆,則必得功德無量矣」,希世塵眾生務悉知之。
  大帝《明聖真經》,尤為明道至善之微顯,其典章之品述,涵藏解析內闡聖學之秘奧。文雖極淺近,詞意卻極高深,其經字句句珠璣,其一字有一字之妙奧,言言都是理微而詞顯。而其經典中有條、有目、有領、有綱,其一句一義之字解大理,更是足以點醒迷津,喚振頹風,百讀而不厭。世塵眾生若能細心領會《明聖經典》中之奧藏,若能平其心、靜其神,潛心精研,必可得悟因果之憑證,兼闡發儒道之神機,確導仁義本源。此經典之妙述至情至理、益讀益彰,是以適目而怡然,洗心滌慮而消赦其劫業。吾 更體明聖真諦,其義理之無窮,述論解字之幽微奧秘,極盡精微而致廣大。
  此經典不離「日月常行」四字,眾生若能勤研此經典,必能明悟此經書乃是會聖道之大旨,宣經史之精英,誠為暗室明燈,實乃大道指南,是正路之本源也。因此明聖之經史,明則垂訓忠孝節義,並兼譬喻引證,幽則化其魑魅魍魎,予其端其心行正品,從善修果。眾生也乎之樂哉,《明聖經》籍是為何而作?係因武聖關帝,憂聖道之不明而作,盼企有心志士能繼《春秋》之嬗遞,重演杏壇泗水之啟明,意在挽回人心,宣揚大道,默化迷津,喚醒愚蒙,以崇儒範,以為敦養天地之正氣。願期眾生,回頭勤修,藉《明聖經》史的明昧闡醒,振興綱常典範,以盼以道立道,以期以道為道,同揚以德為德、以經立經之行事準規範本也。
  此《明聖經》之所以繼《春秋》之志而條分縷析,其言首重在於復古而揚淳風,其意在於挽陋俗而匡振仁德之品。《明聖經》之主旨,乃期盼雅德教化,同揚聖賢仁風古訓,若鑑古觀今也。曠觀廿四史之綱目,綜覽諸子百家之學說,類多以教孝悌而為楷模,揚顯忠義為其箴規金科玉律,並加以闡述果因以開覺路之引,並舉陰陽,喚斯指引回頭,妙引旨在於解析述論賞罰以明懲,以為世塵眾生之共悟也。
  今幸,國彰旨於宣化,心繫共渡,頒刊聖諦廣施教化,體天行道、猛省勤修深究經諦聖義,刊成流傳,願期四方君子履行,宣諭感化群黎,由近而遠,不負聖神慈仁之苦衷,殷切期盼美俗仁風。吾 亦深刻期願世塵眾生,善者讀誦此經,而能愈加敬修;惡者讀誦此經,盼能痛改前非。更期勉眾生共同行誦此經,解劫赦消解纏化冤因果,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求富貴功名遂願如心,所祈如意獲福吉祥,當藉此經以奉為奎範,為霧海明燈,至家之磁石焉。
  今 吾 把管援筆草草而言,愧禿筆不生花,窮其枯腸,澀其筆桿,雅句難尋,伏希笑納。因來時,時刻有限,不得久延,就此擱筆,深刻冀盼來日有機緣可為會聚,一切盡在不言中,悟之!悟之!

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的型態,是專門宣揚關帝忠孝節義精神的學術團體。敝會秉持著關帝學說《桃園明聖經》的意涵,從2005年起陸續舉辦忠義文學獎、關帝文化節、關帝文化學術研討會等活動,以推廣關帝經典所載遵五常、履八德的的精神。正如《桃園明聖經》所云:「世上不齊等事,全憑一點真心。」這一點真心即人之良知良能。良知良能是一種直接的明覺,倫理道德都是良知良能本身之直覺呈顯。良知良能一旦呈現,便會引發倫理道德的行為,因其本身便有沛然莫之能禦,要求實踐的力量。而且任何人的本心皆可以呈現。故凡人皆可從事德性之實踐,都可就一己當前的環境情況而實現其道德的行為。我們希望透過關帝經訓之效應,讓家庭美滿,社會祥和,國家興盛,一如《文衡聖帝關夫子聖諭》所云:「一不要爾銀錢,二不要爾齋供,只要爾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和順,君義臣忠,方便時時行,經典多多誦」。

4.關帝在一貫道之經訓選錄
一貫道對於神聖來源的認定,在《一貫道疑問解答》卷上第37條至第43條裡,詳細陳述神佛透過乩身而得以傳遞天上訊息的方式與目的。因此除了傳統儒釋道三家的經典以外,在一貫道經典中更大的一個範疇,就是所謂的訓文。在《一貫道疑問解答》第37條中便有以下之說明:

由仙佛之性靈,借人之色身,神人合一。以木筆沙盤,垂示訓章,宣揚一貫真道,以期醒迷覺世,謂之飛鸞宣化。

至於宣化的內容在第38條亦有所介紹:

願人人改惡向善,立志成仁,盡皆明善復初,使億萬性靈,得超理天。此一貫道所宣化之不二法門也。

因此對於這些以「神人互動」方式下產生的鸞訓,由於是神佛所批示,因此在一貫道信仰中,據有無比的神聖性,很容易被信徒所認同信奉。因此其訓文之地位性極高,如《一貫道疑問解答》第43條所云:

鸞壇原為闡道而設,若關於道義不明,或道理不決,而請示神佛解釋時,自無不可……若以屑碎小事,抑或道外之人,絕對不能問訓,以重佛規…故  關聖帝君有禁止隨便問訓之規條。

前已提及關帝在一貫道信仰中的地位,由於關帝在一貫道信仰的神明中,常以護法神的姿態出現,負責掌管道場的秩序;因此在四大法律主中,關帝最常透過開沙或借竅的方式現身批訓,也留下不少關於一貫道中關帝的訓文。林榮澤在〈「神人互動」與宗教信仰的起源──以一貫道關帝白話訓文為例〉文中,曾根據「天書訓文資料庫」之典藏,統計關帝所留下的訓文,是僅次於濟公活佛、南極仙翁的93部。不過這是以「白話訓文」為其統計項目,因此本文以《一貫道藏》為文本,統計關帝所降筆之鸞訓,並依照年代順序,概略介紹如下,詳細經訓則以附錄方式陳列於文後。此處欲補充說明的是,由於本文以關帝文化為論述範圍,因此在選取鸞訓上,除了以「關聖帝君」身分之降筆為介紹對象,以「關法律主」身分訓示之鸞訓則選取較具代表性的進行介紹,其他經訓不在本次討論範圍之內。[21]

(1) 民國二十年(1931)歲次辛未  六月初一日  協天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關聖帝君慈訓

訓文開頭的鎮壇詩,便可作為降筆者為關聖帝君的清楚證明:

仗我定漢刀,保爺復江東。昔年為將帥,英明萬古稱。
浩浩天地德,耿耿義氣心。悠悠乾坤在,明明斯鬼神。

而在經訓上採用七言詩句的詩訓方式,將關聖帝君自身得到的經過,以及大道煙沒,急需代天宣化因而降下飛鸞的原因,分兩段加以說明。並且在訓文最後以「修道當立智仁勇,洞明至理即聖賢」這兩句作為勉勵,正呼應鎮壇詩中所稱「浩浩天地德,耿耿義氣心」的忠義品行,可說是將關聖帝君謂為後世所景仰的忠義智仁勇等倫理節操,濃縮在此篇經訓中,期望信眾能夠勉而力學。

(2)民國二十年(1931)歲次辛未  六月廿四日  中天玉皇關聖帝君  鸞示救劫渡人指迷篇

這篇經訓是明確指明以「中天玉皇關聖帝君」進行鸞示,因此流傳推廣程度,並不亞於《覺世真經》、《戒淫經》等關帝經書。其意旨在引人出迷入悟,內容在說明如何躲劫避難、了脫生死的神聖妙法。其中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一般流傳版本與《一貫道藏》中,在「大道」這個詞,有以「一貫」加以取代。在《救劫渡人指迷篇》中,總共出現三個地方的出入,分別是:[22]

世人快把大道找,不進大道脫不了。
世人快把一貫訪,不求一貫脫不了。

趁得人身自由便,速進大道上慈船。
趁得人身由自便,速求一貫上慈船。

另外除了一些用字或是錯字的差異之外,在兩種版本中比較大的不同處還包括:

世上人,早看穿,早早吃齋把佛念。守佛法,誦經卷,經卷能解罪萬千。
世上人,早看穿,早早吃齋把道參。訪明師,求真傳,明師一指脫劫關。

說修煉,也不難,只要心中發誠虔。
說修煉,也不難,拜訪明師發誠虔。

到天堂,成了仙,不枉人間走一番。
到理天,成聖賢,不枉人間走一番。

這邊的差別,應是由於一貫道的信仰傳承,所造成詞語使用上的不同。不過內容涵義同樣是教導民眾,要如何學習道理,方能夠依循正道而行。

(3)民國二十一年(1932)歲次壬申  六月廿四日  協天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關聖帝君慈訓

訓文開頭的鎮壇詩,同樣清楚地呈現關聖帝君的特徵與功績:

義氣恆河貫玄黃,赤心協力扶漢邦。三國英雄今仍在,刀劈文醜與顏良。威鎮華夏曹賊懼,單刀赴會驚吳郎。鳳目俯觀忠賢士,蠶眉直豎誅惡狂。

而在經訓上則是以十字一句的方式,接近口語化的闡述事理,但又夾雜著押韻的語調,可說是一篇以韻文方式寫成的經訓。這篇經訓的篇幅較長,共可分為九段。訓文開頭以三期末劫的來臨,提醒「救世道離不了宣講行功」,其次將十種劫難一一明示於前,並說明「不立德不煉性難出此坑」。之後透過殷殷告誡的勸導,希望大家透過訓文的宣揚,達到「挽人心救末劫可保清平」的功德;並且在末段以「將此書刊成版功果准定,老者安少者懷福祿加增」這樣子的說明,加重語氣希望大家都能夠回頭醒悟,找到心性。其含意同樣也是透過災劫的降臨,提醒民眾要改過向善,遵循著關帝文化中的良善品德努力實行。

(4)民國三十年(1941)歲次辛巳  閏六月十九日  中天玉皇聖訓

這篇經訓開端降筆便署名「我乃中天玉皇    」,以玉皇大天尊如此高等神格所鸞示的訓文,其意義自然較為不同。全篇經訓以七言聯句的方式,將三教真理的重要性,以及修道乃為萬法歸一的標準法門,透過認識真理、追尋正道的方式,期勉信眾要努力修持自己的良善品行,以免沉淪歧途。經訓中強調「尊師重道」是應有的本份、「先天真性」本在人身之中,不需要刻意找尋或是苦修、只要能將真假虛實加以體認,便能了解無極真理的所在,也就是三教合一、殊途同歸的大道明理。訓文中以「天道」概括關帝文化中勸人為善的至理,並透過性理心法的了悟,其實也就是提點信眾應對關帝經典勤加研讀,方能真正體會其中所蘊含關帝心法的仁義之理。

(5)民國五十七年(1968)歲次戊申  二月十日  關法律主借竅訓

這篇經訓是關聖帝君以「借竅」方式完成的訓文,借竅又稱先天乩,是一貫道現有的一種扶乩方式。指的是直接由仙佛借三才的身體,與信眾直接對話,而非經過沙盤或乩筆,所以又稱為仙佛借竅。開端的鎮壇詩是以滿江紅的詞格填詞而成,可說是較特殊的鎮壇詩詞。本篇是以七言聯語方式將道理闡釋於其中,開頭數句展現出關聖帝君為一貫道法律主的威武莊嚴之姿:

坐下靜心聽訓篇,心中勿要起雜念。
知道否,

以此也凸顯出當不同的仙佛臨壇時,三才就會有不同的角色。這篇訓文篇幅頗長,同樣是以起承轉合的方式,將災劫運數對人類的危難進行說明,然後敘述真道至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推廣傳承於人世之間,才能夠達到「士農工商出頭年」的理想境界。訓文中段亦敘述仙佛臨壇降鸞的緣由與苦衷,說明「上天慈悲皆普施,憨人得福理不移」。而關聖帝君在文末也對信眾進行明確的教導:

為人最重是人格,道高德重萬人依。看病脾氣盡改除,悔過果決勿猶疑。

同時以「法律森嚴時監視」一語,警惕世人的一舉一動都有仙佛加以視察,所以切末作違心之舉。根據統計,在1968年的十五篇訓文總數中,光是法律主就多達七篇,而關聖帝君就佔了五篇之多。學者林榮澤對此有以下之分析:

…可以看出早期道場開班,法律主臨壇的次數多,代表佛規的要求較嚴謹。」[23]

然而全篇訓文最特別的之處就在於內容中還有訓示之語,也就是所謂的「訓中訓」。訓中訓的意義就在於當訓文完成時,如果另有要表達的內涵,也就是從詩訓中挑出字組合成另外的訓文;這時通常是按字體書寫的筆畫,將字抽離出來組成另外的「訓中訓」。此篇訓文所附的訓中訓,是以單數句的單數字,以「W」形狀依序排列而成八言聯語總共十二句,依次羅列如下:

時至三期普渡三曹,明師降世緣人尋找。
千劫修積得授祕寶,關訣印證誠誠記牢。
諸神共護難免災逃,修羅降世手段奇巧。
山妖水怪迷惑英豪,心不作主隨其顛倒。
時刻慎重道心懷抱,任魔任考不屈不撓。
行功了債勿辭苦勞,一勞永逸萬入逍遙。

從此訓中訓可以更清楚了解原本底訓訓文所要傳達的道理,隨時提醒信眾要拿出真心,努力修持,才能夠明心見性,脫離苦海。從文中之言詞,可見關聖帝君希望世人能夠達到大智大勇的境界,才能夠移風易俗,使未來更加美好。

(6)民國五十七年(1968)歲次戊申  五月六日  關法律主借竅訓

這篇訓文同樣也是關聖帝君以借竅方式傳達訓文含意,比較特殊的是除了鎮壇詩以外,還有以「荊州亭」的詞牌名所作的一闕詞,這跟一般只有一首詩或是一闕詞的降鸞方式,頗有不同。在訓文方面同樣是以七字一句的詩訓,將傳授道理的重要性以及提醒信眾務必要積極努力,才不會貽誤時機。在訓文開始前,關聖帝君已先說明「請壇之時吾即到,只是隱身爾未觀」,這段話與上篇訓文中所謂「法律森嚴時監視」有異曲同工之妙;最主要的意義還是在於警惕信眾不可掉以輕心,自作聰明,所以在訓文最後仍然以「退隱暗視護佛壇」一語,再三告誡「君子揚善而隱惡,小人反之造孽因」,其實正是與《覺世真經》當中所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語相互呼應,勉勵信眾不僅要辦道,更要提升自我修道的成果。

(7)民國六十一年(1972)歲次壬子  五月一日  關聖帝君聖訓

這篇訓文是仙佛指示訓,因此開端的鎮壇詩,在每句開頭的第一個字,串連起來便呈現出臨壇仙佛的身分,類似這種藏頭型式的鎮壇詩,經常出現在訓文開頭語的鎮壇詩當中。[24]而本篇經訓的鎮壇詩共十四句,依次羅列如下:

中庸至道貫人天,天演淘汰此時年。玉石分判善惡辨,皇天平民一體觀。三三歸一靈通貫,天人合一理明參。法設西秦三元會,律規嚴守倫常全。主敬存誠性光現,奉行諸善惡孽刪。命本天賦莫忘本,臨難呼天悔已晚。
壇中賢士各自愛,前前後後理認穿。

將這首鎮壇詩的每一句第一個字串連起來,正好是「中天玉皇‧三天法律主,奉命臨壇前」,因此可得知這篇訓文是由中天玉皇關聖帝君臨壇進行指示。而在訓文的格式上,雖然仍舊是以七字一句的聯語方式呈現,但是在中間穿插了多達四十一句接近辭賦體的駢體文;而且是以「五、四」帶兮字並且有押韻形式的韻文體裁,將社會不安、世人愚昧的亂象,以及如何修身養性,進而教化大眾,以達流風變俗的崇高目的清楚分析。而在這段韻文當中,也明確地將關聖帝君所要推廣的文化精神,在字裡行間進行說明,摘錄如下:

見利則趨兮負情忘義…仁任道遠兮木訥剛毅…君子上達兮德為依據…
賢與不肖兮義利分歧…善養浩然兮充塞天地…忠君愛國兮人格宜立

在這幾句韻文中,凸顯出關帝文化所重視的忠義仁德,以及浩然正氣、忠君愛國等思想,可說是意義相當深遠的一篇訓文。

(8)民國六十三年(1974)歲次甲寅  正月十二日  關聖帝君竅訓

這篇關聖帝君借竅訓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是鎮壇詩的形式,不同於以往的詩詞,這篇訓文採用「萬古流芳」的曲牌進行填詞,因此整首曲格總共分成四段,依序介紹如下:

一、名利富貴  公卿大夫  那古今的俗士  以此為圖  捨性命而不顧  貪眼前豐衣食  渺茫乎奔波而勞碌  到後來  人爵化煙無。
二、仁義忠信  樂善好施  那古今的高士  以此為務  奮生死而不顧  救天下為己職  巍巍乎慨然一生無  證天爵  千秋受馨俎。
三、人爵天爵  細辨清楚  洪福短而易失  清福不枯  捨其清而就重  方算是有眼珠  怡怡乎樂道學君子  指性命  婆心化塵俗。
四、萬靈之首  活佛之徒  外若拙而隱智  悠悠自如  應萬變而不驚  擇其善而固執  任千魔乘風破萬浪  通權變  一心效活佛。

從這四段詞曲的內容中,可了解到關聖帝君所欲傳達的倫理道德規範,包括忠孝廉節的品格、不貪圖名利富貴、培養浩然正氣,以及遵守仁義道德,將天下蒼生視為一己之事的廣大襟懷等等。由此可知,除了訓文本身的內容必須細讀之外,在開端的鎮壇詩中,也常隱含著相當深奧的道理。

另外在本篇訓文中,亦隱含著訓中訓以及訓中又訓等不同的訓文。因此這篇訓文的內容便是所謂的底訓,包括教導信眾必須要能夠修身立德以安家邦的良善之心,以提振綱常倫理以及古聖彛德。而在底訓最後有「訓中字意自參」,因此從中可以得出「亘古一人」的訓中字訓;而在這「亘古一人」的訓中字訓中,又可以把訓中訓的文字抽離出來,加以重新排列之後,得到訓中又訓的文字,列舉如下:

三陽開泰文運興  彛倫重整  目睹這瘋狂世界  瘴氣日增  五花十色迷耳目  靈園茅塞荊棘生  皆迷失自己  主人翁隨潮湧  故震動天心怒  天災降  人禍生  莫怨天不仁  因果互乘  若明道義及時悟  翻身登岸率性行  彌天罪  猶似昨日死  今日生。

這種訓中又訓有時甚至可以到第三層、第四層以上,相當不容易,無怪乎在底訓最後要提醒自參訓中字意,可說是寓意相當深遠的一篇訓文。

(9)民國六十九年(1980)歲次庚申  四月初四日  關聖帝君慈訓

這篇訓文開端的鎮壇詩,同樣以藏頭詩的方式,將臨壇的仙佛身分點明:

中庸之道孝為先,自古皆有孝聖賢。
天開慈恩大道降,感化諸惡摒除刪。
玉石不能同焚俱,降道救善上法船。
皇母恩德難報盡,父母養恩更莫談。

從單數句首字便可得知是中天玉皇關聖帝君降訓,而這篇訓文的中心意旨著重在「孝」,就如鎮壇詩首句所云「中庸之道孝為先」,並且提醒信眾「以道行世,忠孝兩全」。而在訓文末端則是以三天法律主的身分,警惕信眾「佛規禮節,謹守身嚴。觸犯法律,罪障連連」,這除了狹義的遵守法壇禮儀之外,廣義的解釋就是警醒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因此同樣可視為從關帝經典所出發的深層文化精神之教育。

從上述所舉例的數篇經訓,可得知其內容主要在於「勸善與教化」。而關帝在一貫道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和其他神明一樣,既可以與信眾產生互動,又因為身兼法律主的職務,所以在威嚴與慈悲中,呈現出剛柔並濟的形象。再加上身為中天玉皇大天尊的崇高位階,因此當關帝顯身示教時,更是令人肅然起敬。當然也因為關帝以其忠義的精神,受到民間普遍的崇信,所以才能夠人而神而聖的位格演進中,成為披肝瀝膽、忠義貫古今的精神表徵。在關帝臨壇所降的經訓中,除了一般的講求佛規法律等基本禮儀之外,關帝相當重視信眾在德性上的培養。關於這一點,透過與關帝經典的對照便可進一步了解。關帝對於儒家所表彰的道德倫理相當的推崇,所以對於每個人都有發自內心的良善本性絲毫不疑。因為良知良能是不慮而知,不學而能的本體;不慮不學,即未經後天的思辨及經驗學習,這良知良能是本自有之的。正如孟子所云「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在《桃園明聖經》所稱「帝曾言,日在天上,心在人中,心者萬事之根本」。日在天上就是「天之道」,心在人中就是「人之道」,而「道」就是「自然的法則」,人之「道」,也就是人的「自然法則」,即是遵行三綱五常、五倫八德。把「人之道」實實在在地做出來就是「德」,這也就是關帝在經訓中一再進行提點的重要內涵,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時時警惕自己進德修業,革除自己的脾氣習性,努力培養德性,才能夠真正成長進步。

 ()關帝經典對社會安定的功用
關帝為化大眾,以平常易懂的文詞,及靈驗感應的神跡來誘導初學者入門。又為契化上智者探元妙之理,入上聖之班。所以經文內涵皆隱含奧秘真理,這即是關帝經典玄妙殊勝之所在,同時也蘊含著對社會安定,人心和諧的重要意義。例如關帝在一貫道中相當重要的一篇教義〈三綱五常五倫八德〉,經常做為講授應用的教材,試節錄其中一段如下:

…願諸生遵守三綱五常,五倫八德,以為進修之基礎,大道之得不難也……三綱者,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臣有忠愛之義,父子有天性之親,夫婦有和順之義,此三綱之道也。[25]

關帝在此闡述君臣有忠愛之義,父子有天性之親,夫婦有和順之義,其實就是將以往儒家所強調綱常倫理,藉由聖賢仙佛之言,加諸以神聖性,讓世人透過信仰進行吸收,然後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中實際展現。又如仁義理智信等五常綱目而言,關帝對此同樣有所剖析:

仁者,人之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之意也。
義者,宜也,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當做就做,不該做就不做。
禮者,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禮,體也,得其事體也,人事之儀則也。進退周旋得其體,乃是正人身之法也。
智者,知也,無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發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為智也。
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誠實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終不渝。信字從人言,人言不爽,方為有信也。[26]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聖人覺世,是教我們要調整自己的心念,教眾能正己成人,所以要先從遵三綱五常、行五倫八德做起。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兄弟有序、朋友有信,五種關係運作正常,社會才會達到和諧,家庭才會得到安頓,世界才能大同。所以掌握住做人的自然法則,那麼昂然立足於天地之間,就成了一個人生存於世間的本色。人隨順著自然法則而為,那麼國家社會就會和平,人們就會身心安詳;違背自然法則就無法立足於這個世界,無道無德正是人們苦難的來源,當各個社會倫理道理都沒有了,世界就成了一團混亂。關帝了解倫理道德是世界的骨架,倫理道德動搖,世界就會動盪紊亂;倫理道德敗落,世界就會滅亡。所以無論是在經典中對倫理道德進行義理解說,或者是在訓文中將倫理道德重新賦予現代的意義,其目的都是希望將綱常倫理的規範,透過生命教育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以此達到社會安定的功用。

四、關帝文化要如何實行才能夠綿延流長
對於關帝文化的實行,除了在於崇拜和景仰之外,對其文化價值核心的深入理解,才是真正能讓關帝文化綿延流長的重要關鍵。文化價值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判斷,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上,文化價值主要表現為一種道德價值,以道德倫理來標示個人,強調人對道德的遵守與認同。關帝經典中所欲傳達的,就是關帝精神中的文化價值。吾人曾在〈關帝經典之奧秘與對國家社會的正面影響〉一文中,歸納出關帝經典文化的特點,[27]包括:

1. 活潑應世,快速靈驗
2. 關帝經典是當今社會最需要的道德指南
3. 《桃園明聖經》與理學的深厚淵源
4. 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因為關帝文化在經典中所展現的意涵,下可以度凡夫、上能夠化聖賢。因此為了使廣大蒼生都能遵崇綱常倫理的德行,關帝先以持誦靈驗,快速感應,來啟發世人的興趣與信心。再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來闡述做人之根本,循循善誘,從誦而入,由淺而深,至今持誦者已達百萬信眾。若這些人能由持誦而領悟做人的道理。對社會的正面影響,可謂是一股強大力量。

而從關帝的經文聖訓中又可更進一步了解如何推廣關帝文化,因為遵守人道綱常,重視倫理教化,持齋戒殺放生,讀經依經奉行,悟理成聖做佛等等,[28]這些都是關帝透過經典文字所欲傳達的實行要點。如〈南天聖帝關夫子聖諭〉所云:

處處飛鸞,振瞶發矓,諄諄諭文,汗牛充棟。不惟加毀謗,而且置塵封,化不轉囂囂世道,挽不回蚩蚩愚氓。想當今錯把拏,玉旨手捧,到今朝又有何顏對玄穹。沒奈何,再把這唇舌,弄眾凡民,一個個須諒某苦衷。一不要爾銀錢,二不要爾齋供,只要爾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和順,君義臣忠,方便時時行,經典多多誦。聖諭宣講,神訓遵崇,從此六戒保身,自今三畏參躬,做一番頂天立地大豪傑,為一個調元,贊化大英雄。切勿為善不勇,切勿畏難不終。功行滿,超登三界,善果圓,逕上九重。朝金闕,謁瓊宮,聖神歡悅仙佛隆重,其樂也洩洩,其喜也融融。

以及《關聖帝君救劫文》所云:

吾前為你等眾生演說《明聖經》、《覺世文》,教你等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愛兄弟,信朋友,睦家族,和鄉鄰,別夫婦,愛子孫,多行方便,廣積陰功,戒殺生,爾等如何未有行也。

再加上《關聖帝君降筆真經》所載「不食牛犬等肉,可免牢獄囚刑」等語。由以上經訓,很清楚可以理解到,如果能夠依經奉行,則關帝文化自然能夠源遠流長的延續下去。
  
因為在道德社會裡,個人的價值是依賴於社會價值的,在社會中顯示個人,強調人對社會的服從,強調人的社會義務和責任。換句話說,社會個體是沒有自主的價值觀的,人們的標準都是一樣即全社會的標準。倫理道德作為全社會的價值中心,它所形成的強大凝聚力,構成了全社會的精神支柱。而關帝的文化價值,就是傳統文化的聚合和顯現,也就是傳統文化中儒家文化的「忠」、「義」道德原則的顯現。歷史上的關帝就已具備了忠義的素質。他對皇叔劉備鞍前馬後,出生入死,可謂忠心耿耿。但由於關帝同劉備有著君臣而兼兄弟的關係,使關帝忠義品質所具有的複雜內涵和多重意義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關帝著名事蹟的「約三事」,歷史上本有其事,但陳壽在撰寫《三國志》並沒有過多的渲染;小說《三國演義》則在此花了大量的心血,突出關帝的兩難處境,最後採取一種變通而又不變節的辦法:「降漢不降曹」。「我與玄德,是朋友而兄弟,兄弟而主臣者也」,既突出了兄弟之情義,又彰明瞭君臣之大義。忠以義為基礎,忠義合一,完全契合了儒家的綱常模式。關帝的忠,無論是忠於蜀漢,還是忠於漢室,都是忠君,恪守君臣之禮。這一點,與儒家所要維護的君臣之禮,上下之序,是完全一致的。而關帝不為名祿所累,甘願棄曹操之榮華富貴而回歸故主的舉動,自然受到眾人一致的稱讚。再加上關帝接下來所實行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會,處處都顯示出的是一個義字,這就是在於以義為主體而建立的文化價值。即便是後來的走麥城,失荊州,這其中的原因除了關帝本身特有的氣質性格之外;更主要的是關帝徹底貫徹隆中決策的「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的緣故,所以關帝雖敗猶榮。而破壞關帝的忠義行徑的曹操、孫權等人,理所當然地被冠上「奸賊」、「吳狗」等遭世所詬詈的稱呼。關帝文化精髓的忠義特性,在關帝生平事蹟中作了多方面的展示。包括關帝對敵國、故友講義,華容道上釋放曹操是義;對兄弟對君主講義,千里尋劉備兄長是義,對士大夫驕而對士卒恤也是義。其「義」意的廣泛,幾乎囊括了整個傳統文化「義」的層面。關帝集倫理道德的大成,也就成為民眾人格理想化的最佳偶像和最佳模式,以至於各種宗教勢力,各種政治集團,三教九流,行業幫會,無不奉為尊神,寄以信仰。因此在道德原則的旗幟下,關帝文化的展現,匯集成關帝崇拜的龐大體系,這其實也就是關帝文化之所以能夠綿延流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加上關帝崇拜的本質是以儒家文化為內核的,它是對孔子為代表的正統儒學的一種強有力的補充。關帝文化以其獨到的形象化使儒學從知識界走向全民。「侯雖未登沐泗之堂,而剛直之氣,忠義之概,暗與道合」,這是清人張鵬在分析何以成夫子時說的話,意思是說關帝雖然未登孔子的學堂門,但他身上表現出來的東西,正好跟孔子之道相合。換句話說關帝以自己的所作所為,實踐了儒家文化的道德原則;這也間接表明儒家文化不僅僅是讀書人的文化,它也適於任何一個人。關帝的出現,就使儒家文化多了幾分親近和平易,履忠踐義,從關帝文化透過經典的推廣,讓大家認為每個人都是可以做到也應該要做到的。這一點我們從關帝在一貫道之經訓中所欲傳達的意涵,便可清楚體認到:關帝文化是全民的、普及的,推廣關帝文化,其實就是將儒家文化多管道地暢通於民間,普及於下層。所以隨著歷史的發展,關帝的「忠義」倫常也不斷發展,而通過天書訓文這種「神人互動」的方式,則更有效率地將關帝文化進行傳承與發揚。當然也是由於關帝富有忠義特徵的感性形象,發揮出蘊含理性的孔子文化所未能見效的功能和魅力,從而使傳統的儒家文化流貫中華大地,遍及東西南北和各行各業,調諧充實著人們的心理機制和道德結構。


五、結論
儒家的道德原則為關帝鑄造了靈魂,也鍛煉了骨架。佛、道的信仰為關帝提供了血肉和精神,民眾和民間神明崇拜則成為關帝文化的基座。集儒釋道於一身的「關聖帝君」,有著帝王之相,神仙之態,凡人之貌。在無聲中永遠給人一種肅穆和威嚴,一種對心靈的強烈震撼。但是僅有忠義卻成不了關聖帝君,因為中國的百姓不僅講忠義,而且也信神明;如果關帝僅僅是在忠義方面出類拔萃,他至多只能得士大夫的喝采。正因為他不僅是履忠踐義,正直無私,而且也孔武有力、神通無比,所以關帝才能在世人心目中,成為萬能之神。

作為歷史人物,關帝是三國時蜀漢的五虎上將之首,南征北戰,忠義仁智,威震華夏;作為文學藝術典型,關帝更是集中國傳統美德之大成,成為無瑕疵的完美超人;作為一位被世俗尊奉的神,關帝被迷信為降妖護國、平寇破賊、除瘟攘災、助人發財等等的全能華夏之神。把這三者歸納起來,關帝實際上體現了一種中國傳統的道德精神。正如美國聖地亞哥加州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芝加哥大學人類學博士 Davidk jordan(漢名焦大衛)先生曾說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我尊敬你們的這一位大神,他應該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義、智、勇直到現在仍有意義,仁就是愛心,義就是信譽,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難。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們的關帝一樣,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的確當我們從歷來眾多研究關帝生平事跡,和身後的榮耀情況進行一番深入了解之後,便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中國,文有孔子,武有關帝。一文一武,兩聖相映,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體。所不同的,孔子的形象只有一個,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關帝形象不只一個,而是多方面的,也就是多元一體的文化偶像。首先是忠誠精神,中華民族巍巍五千年歷史,有多少忠臣烈士,對國家人民,對偉大的事業,靠著關帝的精神,使自己和他人的心靈得以凈化和昇華,凝聚成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推動了歷史的前進。其次是信義精神,當然由於人生觀與世界觀的不同,這種精神在不同的人身上產生不同的影響。但是正確地理解、倡導、恪守這種精神,使它成為做人處世中一種高尚的行為準則,還是人類社會的主流。第三是仁智精神。這種精神的本質就是博愛與文明。第四是勇武精神,它的本質就是激勵人們奮進、拼搏、創新、開拓。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這是關帝偉岸的形象。「先武穆而神大宋千古大漢千古,後宣尼而聖山東一人山西一人」,這是關帝偉大的靈魂。「廟食盈寰中,姓名走婦孺」,這是關帝博大的文化精神。凝聚在關帝身上而為萬世共仰的「忠、義、信、仁、禮、智、勇」蘊涵著中國道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寄寓著儒學的道德精髓,融透著佛教、道教教義所趨同的價值理念,同時也滲透著儒學的春秋精義,並且併為釋教、道教教義所趨同的人生價值觀念,實質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氣浩然的華夏魂。關帝文化不但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維護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促進和增強世界華人華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同時也推動中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這就是關帝精神和關帝文化在當代社會中所具有的國家文化精神資源。作為一種在歷史上產生很大影響的文化,本身具有歷史的厚度和道統文化的濃度,有其不容置疑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中國的關帝文化與孔子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中國優勢的道統文化資源,隨著至聖先師孔子的全球祭祀以及世界對孔子文化的重視,與孔子文化具有同樣影響的關帝文化必將肩負起時代的重任。故而我們應當給關帝文化賦予時代的內涵,探討其現實的價值,使之順應時代的要求傳承於當今,成為有益於我們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精神財富。

關帝在著述經訓中對世人的期勉,最重要是遵守五常八德,若能堅守綱常倫理規範,必能獲得關帝的喜悅,因而得到大力撥轉。[29] 要想與關帝契合,並且得到靈感庇佑,就要誠心的持誦關帝經典,由誦而入,以熟為歸,由講而明,以知為要,然後依經奉行。若能人人如此,必能將世界更為樂土,人間化為天堂。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關帝經典正是現代的春秋寶卷,其內涵玄奧,對社會國家的正面影響尤其廣大深遠。再加上時至末法,邪道猖獗,世人若能體悟關帝文化,並將其忠道理廣為發揚,對社會國家絕對會有廣大的正面迴響。如果也能進而讓社會各階層領袖及教育學者參與宣導,相信不久之後,必可以使全民身心健康,家庭和諧,社會安樂,國家興盛富強。

參考書目
《一貫道藏》,林榮澤主編,臺北,一貫義理編輯苑天書訓文研究中心,200911月出版
〈一貫道道場興革與全球化發展〉,李玉柱撰,收入陳支平主編《一統多元文化的宗教學闡釋:閩臺民間信仰論叢》,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3月出版《中天玉皇關聖帝君經典輯錄》,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20095月。
《天道鈎沉──一貫道調查報告》宋光宇撰,元祐出版社,198412月再版
《正統道藏》明代張宇初等編纂:(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書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影印上海涵芬樓藏北京白雲觀所藏明刊本,1988年)
《陔餘叢考》清代趙翼:(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箴言集成》,白水老人選輯,彰化市,光明國學出版,民國826
《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20087月再版。
關帝經典之奧秘與對國家社會的正面影響〉黃國彰撰,收入關帝經典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20096出版



[1] 在古日本,足利尊氏和水戶光圀亦非常崇拜關羽。而據小松田直的《圖解世界史》,也有為數眾多的關帝廟,奉關羽為學問與生意之神。現時日本仍有關帝廟。
[3] 參考蕭悅寧〈關公東渡〉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195645
[4]《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朱子刪正桃園明聖經奏議〉,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20087月再版。
[5]《中天玉皇關聖帝君經典輯錄》,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20095月。
[6] 其他宗派包括一貫道、神道、天道教、苯教、錫克教、巴哈教、瑣羅亞斯德教(又名祆教、拜火教)、摩尼教(即波斯明教)、威卡教派、密宗等未被搜羅的新興宗教等。
[7] 事載《道法會元》卷259〈地祇馘魔關元帥秘法〉,收入〔明〕張宇初等編纂:《正統道藏》(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書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影印上海涵芬樓藏北京白雲觀所藏明刊本,1988年),頁594-594中。
[8] 《道法會元》卷36〈清微馬趙溫關四帥大法〉,《正統道藏》,第29冊,頁5
[9] 《道法會元》卷259〈地祇馘魔關元帥秘法〉,《正統道藏》,第30冊,頁588下。
[10] 《道法會元》卷260〈酆都朗靈關元帥秘法〉,《正統道藏》,第30冊,頁594下。
[11] 《道法會元》卷260〈酆都朗靈關元帥秘法〉,《正統道藏》,第30冊,頁595上。
[12] 《關帝明聖經全集.歷朝封號》,《藏外道書》,第4冊,頁231上。案:《陔餘叢考》卷35〈關壯繆〉作「宋徽宗始封為忠惠公。」參〔清〕趙翼:《陔餘叢考》(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第三冊,頁756
[13] 《太上大聖朗靈上將護國妙經》,《正統道藏》,第34冊,頁746-747中。
[14] 參考宋光宇《天道鈎沉──一貫道調查報告》,元祐出版社,198412月再版。
[15] 199594日在金邊成立『柬埔寨一貫道總會』。1996106日在美國洛杉磯成例『世界一貫道總會』,之後陸續成立一貫道印度尼西亞總會(2000)、泰國總會(2000)、馬來西亞總會(2002)、美國總會(2006)、日本總會(2006)、奧地利總會(2007)、澳大利亞總會(2007)、英國總會(2007)、巴拉圭總會(2009)、南非總會(2010)、巴西總會(2010)。」參考李玉柱〈一貫道道場興革與全球化發展〉,收入陳支平主編《一統多元文化的宗教學闡釋:閩臺民間信仰論叢》,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3月出版
[16] 中國三大善書,有《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
[17]《關聖帝君聖跡圖誌》卷二‧附經序載:「《關聖忠義經十八章》,皆帝自製也。晉陳壽演俗通義,近似鄙褻。茲宋學士孫奭(西元962年~1033) ,南渡中丞張守訂梓,相傳五百餘年,世人亦不知有是經也。」
[18]《桃園明聖經概要說明》‧〈南天聖帝關夫子聖諭〉:「某不忍生民遭塗炭,某不忍善惡無異同。幾次泣叩靈霄寶殿中,一心心只想劫數消鎔。鬚髮斑斑白,血淚點點紅,一誠達聖聰,五劫漸緩鬆。又動感三星臨凡塵、八仙出崆峒,聖佛神真廣大帡幪。」  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20035月。
[19]《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經序章》:「夜夢於凡人,萬經千典有,吾經未舉行,著爾傳塵世,不可視為輕。」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20087月再版
[20] 二○○七年十月十三日農曆九月三日,星期六)下午五點,台灣關帝文化協會吳金德理事長、桃園明聖道院郭先全總幹事,以及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黃國彰理事長、黃經緯常務理事、呂春竹組長、邱鼎祐祕書等一行人,前往基隆普化警善堂,拜會堂主簡火土先生,邀請參與「2008年台灣關帝文化節 人文藝術教育展」事宜。該堂主席關聖帝君早已知道事情原由,所以在上一次的鸞期就預先批賜鸞文,此篇乃帝君為關帝文化節事宜鼓勵黃國彰理事長之鸞訓。
[21] 另有包括民國五十四年(1965)歲次乙巳九月七日關法律主聖訓、民國五十七年(1968)歲次戊申一月七日關法律主聖訓、十月三日關法律主聖訓、民國七十七年(1988)歲次戊辰十一月卅日關法律主小仙童慈訓等四篇經訓,不列入本文討論範圍。
[22] 此處以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所出版《中天玉皇關聖帝君經典輯錄》之〈關聖帝君救劫渡人指迷篇〉為文本,與《一貫道藏》所收錄的鸞示加以相互對照。
[23] 參考林榮澤主編《一貫道藏》,臺北,一貫義理編輯苑‧天書訓文研究中心,200911月出版,頁29
[24] 如民國八十七年(1998)歲次戊寅正月初四的仙佛指示訓,開頭鎮壇詩為:

三春摭拾喜鵲臨,賀忱賞心報福音。
天保九如詩雅頌,仙女散花繞聖宸。
主禱戊寅呈吉瑞,沈機觀變三星鎮。
考信蒼皇獻功偉,弘道如意九八旬。

從單數句的開頭第一個字串連起來,正好是本次法會臨壇指示的三天主考。
[25] 參考白水老人選輯《箴言集成》,彰化市,光明國學出版,民國826月。
[26] 參考白水老人選輯《箴言集成》,彰化市,光明國學出版,民國826月。
[27] 參考黃國彰〈關帝經典之奧秘與對國家社會的正面影響〉,收入《關帝經典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20096月出版。
[28]《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經驗章》:「以我為驕,我固不辭。以我為淺,我亦不辭。但願人人從此驕言淺言做去,一一果自信於心中,然後探元妙之理,入上聖之班,吾亦不怪,而且快然也。」
[29]《桃園明聖經概要說明》‧〈南天聖帝關夫子聖諭〉:「聖諭宣講,神訓遵從。從此六戒保身,自今三畏參躬,做一番頂天立地大豪傑,爲一個調元,贊化大英雄。切勿爲善不勇,切勿畏難不終。功行滿,超登三界,善果圓,逕上九重。朝金闕,謁瓊宮,聖神歡悅,仙佛隆重,其樂也洩洩,其喜也融融。」   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    20087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書籍介紹--關羽:神化的《三國志》英雄

作者: (日)渡邊義浩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9/01 作者介紹 渡邊義浩,1962 年生於東京。畢業於築波大學研究生院歷史、人類學研究科,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大東文化大學教授,專長為中國古代史。任日本三國志學會事務局長,致力於東漢國家與儒教的關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