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8

關羽、關公和關聖———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關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作者/盧曉衡主編

出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關羽學術研討會開幕詞/王洛林
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關羽學術研討會開幕式致辭———關羽之登神入聖與中國社會價值觀/張平沼
我對中國統一的看法和願景/
武將群中獨一人———關羽人神辨析/朱大渭
細説中國民間社會中的“義氣”:從關雲長與曹孟德一段恩怨情仇説起/曹俊漢
關羽崇拜的形成/王學泰
從《關聖大帝返性圖》看關帝信仰與道教之關係/ 汪桂平
關公信仰研究/吴彰裕
介紹清咸豐刻本《武帝明聖經》 /方廣錩
從臺北的行天宫看關公在臺灣民間社會的影響/施哲雄
談忠論義説關公/
臺灣的關帝信仰及其教化功能/蔡相煇
“關公”在政治思想上的地位/朱浤源
明代産生及流行的關羽戲的特點/
正史中的關羽與演義悰的關公/尹韵公
關羽和荆州/梁滿倉
關羽目録/
作爲終極關懷的關羽現象的思考/王生平
從《樂府詩集》所輯《關背德》《通荆門》看三國歷史上的荆州之争/胡小偉
“説三分”與關羽崇拜:以蘇軾爲例/胡小偉
三教圓融與關羽崇拜/胡小偉
關羽崇拜中的中國人文精神與凝聚力———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關羽學術研討會綜述/盧曉衡

摘要

這次以關羽爲主題的會議,選擇在河北省涿州市舉行,具有特别的意義。涿州是歷史上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之地,劉備和張飛的故鄉,這爲與會學者和代表,提供了學術考察的條件,也爲劉關張趙的後人,提供了憑吊先人的場所,這種實地考察參觀,能够加深與會者的印象,對推動這方面的探索研究,是有益的。





2019-08-06

台南市的關帝信仰


作者/廖淑芬

出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2005年

摘要

關羽,為三國時代的名將。死後,地方人士開始建廟祭祀。其忠義勇武精神為官方認可,進而加以追封、提高神格,成為全國性普受奉祀的神祇。

台南市為台灣最早開發之地區,關帝信仰即於此區開始發展。透過官方的極力倡導,關帝廟在鄭清時期已為數頗多。日治時期及戰後的宗教政策差異,也對關帝信仰發展趨勢有極大影響。

因崇拜關帝的信眾多樣,台南市的關帝廟也有各類型的不同。官祀武廟,為官方利用神道以設教;軍祀關帝廟,提供軍人祈求戰事順利之所;民祀關帝廟,是移民祈福避禍的信仰寄託;鸞堂,則實現地方士紳對儒家「立、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追求。

時代的更迭變化,影響各類型發展極大。其中,唯有民祀的關帝廟,能在地方境民的崇奉中,始終香火鼎盛。


參考文獻

(一)史料、志書:
不著撰人,《安平縣雜記》,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52種,1959
不著撰人,《新竹縣志初稿》,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61種,1959
王世慶編纂,《臺灣地名辭書》卷21台南市,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9
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台北:臺銀叢刊第113種,1961
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46種,1962
王溥,《唐會要》,台北:世界書局版,1989
申時行等重修,《大明會典》,台北:新文豐版,1976
石暘睢等纂修,《臺南縣志》卷二人民志,台南:台南縣政府,1980
石暘睢等纂修,《臺南縣志》卷九雜志,台南:台南縣政府,1980
江日昇,《臺灣外紀》,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60種,1959
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21種,1962
宋濂等,《元史》,台北:新文豐版,1976
沈茂蔭,《苗栗縣志》,台北:宗青,1995
范咸,《重修台灣府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05種,1961
林百川、林學源,《樹杞林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63種,1960
林熊祥、李騰嶽監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宗教篇,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6
林豪,《澎湖廳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64種,1963
林謙光,《臺灣記略附澎湖》,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04種,1961
邱麗娟編纂,《續修臺南市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台南:台南市政府,1996
周元文,《重修台灣府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66種,1960
周鍾瑄,《諸羅縣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41種,1962
周璽,《彰化縣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56種,1962
柯陪元,《噶瑪蘭志略》,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92種,1961
胡建偉,《澎湖記略》,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09種,1961
俞樾,《茶香室三鈔》,台北:新興書局影印版,1962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37種,1959
高拱乾,《台灣府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65種,1960
連橫,《臺灣通史》,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28種,1962
崑岡等,《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台北:新文豐版,1976
張炳楠監修、李汝和主修,《臺灣省通志》卷二人民志禮俗篇,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
陳文達,《臺灣縣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03種,1961
陳文達,《鳳山縣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24種,1961
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台北:鼎文書局版,1977
陳培桂,《淡水廳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72種,1063
陳淑均,《噶瑪蘭廳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60種,1963
陳國川編纂,《臺灣地名辭書》卷七台南縣,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2
陳壽,《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版,1977
陳壽祺等,《福建通志臺灣府》,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84種,1960
黃得勝等纂修,《續修臺南縣志》卷七雜志,台南:台南縣政府,1977
溫國良編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類史料彙編》,台北:臺灣省文獻會,1956
游醒民纂修,《臺南市志》卷二人民志禮俗宗教篇,台南:台南市政府,1979
蔡文彩編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聚落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7
蔡振豐,《苑裡志》,台北:宗青,1995
劉良璧,《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74種,1961
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40種,1962
蔣鏞,《澎湖續編》,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15種,1961
瞿海源編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
《全國寺廟名冊》,行政院內政部編印,2001
《清統一志臺灣府》,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68種,1961
《清朝文獻通考》,台北:臺灣商務版,1987
《臺灣南部碑文集成》,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218種,1965
《臺灣私法人事編》,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17種,1961
《臺灣省各縣市寺廟名冊》,台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1995
《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276種,1969
《續文獻通考》,台北:臺灣商務版,1987
《關帝文獻匯編》第三、四冊,國際文化出版
(二)專書:
王志宇,《台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王見川,《臺灣的齋教與鸞堂》,台北:南天書局,1996
王見川、李世偉,《台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台北:博揚文化,2000
王見川、蔣竹山編,《明清以來民間宗教的探索》,台北:商鼎文化,1996
瓦鄧布葛著、根瑟馬庫斯譯,《宗教學入門》,台北:東大圖書,2003
仇德哉著,《台灣之寺廟與神明》(三),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
吉元昭治,《台灣寺廟藥籤研究》,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3
江燦騰主編、增田福太郎原著,《臺灣宗教信仰》,台北:東大圖書,2005
牟鍾鑒、張踐著,《中國宗教通史》上、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伊能嘉矩,《台灣踏查日記》上、下冊,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
阮昌銳,《中國民間宗教之研究》,台北:臺灣省立博物館,1990
余光弘,《媽宮的寺廟》,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8
宋光宇,《天道鉤沉》,台北:元祐出版社,1984
何聯奎,《台灣風土志》上篇,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56
李桂奎,《人神之間》,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
李豐楙、朱榮貴主編,《儀式、廟會與社區》,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
李豐楙、朱榮貴主編,《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7
吳堯峰,《宗教法規十講》,台北:佛光出版社,1992
吳寧遠,《台灣宗教世俗化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6
門巋、張燕瑾,《中國俗文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林川夫主編,《民俗臺灣》中文版第七輯,台北:武陵出版,1991
林美容編,《臺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增訂版,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7
林國平,《閩臺民間信仰源流》,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林衡道編著,《臺灣歷史民俗》,台北:黎明文化事業,2001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台北:聯經出版,1998
邵紅編撰,《三國演義》,台北:時報文化,1998
卓克華,《從寺廟發現歷史》,台北:揚智文化事業,2003
孟祥榮,《武聖關公》,高雄:宏文館圖書出版,2000
范勝雄,《府城的寺廟信仰》,台南:台南市政府,1995
洪淑苓,《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台北:台大出版委員會,1995
洪敏麟編,《台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台南:台南市政府,1979
馬書田,《中國道教諸神》,台北:國家出版社,2001
孫尚揚,《宗教社會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1991
游子安,《勸化金箴—清代善書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涂順從,《南瀛古廟誌》,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4
凌志四主編,《台灣人民俗》第四冊,台北:橋宏書局印行,2000
莊芳榮,《台灣地區寺廟發展之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95
許雪姬、林玉茹主編,《五十年來台灣方志成果評估與未來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9
張珣、江燦騰編,《台灣本土宗教研究導論》,台北:南天書局,2001
黃華節,《關公的人格與神格》,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
黃慶生,《寺廟經營與管理》,台北:永然文化,2001
陳梅卿,《說聖王道信仰/透視台灣廣澤尊王》,台南: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2000
陳清誥、謝石城編,《台灣省台南縣市寺廟大觀》,1963
陳奮雄編纂,《台南開基武廟志》,台南:台南開基武廟管理委員會印行,2001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2003
慕禹,《一貫道概要》,台南:巨書局,2002
蔡相煇,《台灣的祠祀與宗教》,台北:臺原出版社,1993
蔡相煇、吳永猛編著,《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
蔡東洲、文廷海,《關羽崇拜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
劉仲宇,《中國民間信仰與道教》,台北:東大圖書,2003
劉海燕,《從民間到經典》,上海:三聯書店,2004
劉錫城主編,《關公的民間傳說》,石家庄:花山文藝出版社,1995
鄭志明,《台灣民間的宗教現象》,台北:大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盧曉衡主編,《關羽、關公和關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瞿海源,《宗教與社會》,台北:台灣大學出版,2002
魏淑貞編,《台灣廟宇文化大系 關聖帝君卷》,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4
謝宗榮,《台灣傳統宗教文化》,台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
謝國興,《官逼民反》,台北:自立晚報出版,1993
嚴昌洪,《中國近代社會風俗史》,台北:南天書局,1998
全國寺廟整編委員會編輯,《全國佛剎道觀總覽 關聖帝君專輯》,台北:道觀出版社,1997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臺南市五條港歷史區域神農街金華府調查修護暨五條港生活文化會館再利用計畫》,台南:台南市政府,2003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史》,台北:眾文圖書,1996
《玄竅真篇》,台南:南府聖賢社聖懿堂,1979
《臺南市古蹟使用調查與評估附錄》,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96
《臺南關帝殿》,台南:關帝殿管理委員會,2004
《臺灣的泉州人專輯》,台北:漢聲雜誌出版,1989
《關佛聖帝警示文》,台北:臺灣關公文化協會
(三)論文、期刊:
毛一波,<關公與台灣>,《台灣風物》,17卷第3期,1967,頁23~27
王文亮,<台南地區舊廟籤詩文化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百年寺廟為主>,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王志宇,<台灣善書出版中心之研究-武廟明正堂鸞友雜誌社與善書出版>,《台灣史料研究》,第7期,1996,頁100~121
王世慶,<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台灣文獻》,23卷第8期,1972,頁1~38
王世慶,<日據初期台灣之降筆會與戒運動>,《台灣文獻》,37卷第4期,1986,頁111~151
王見川,<轉變中的神祇—臺灣「關帝當玉皇」傳說的由來>,《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1997,頁121~139
王見川,<軍神、協天大帝、關聖帝君:明中期以來的關公信仰>,《台灣宗教研究通訊》,第4期,2002,頁263~279
王宜峨,<談談漢民族對關帝的信仰>,《中國道教》,第1期,1998,頁44~45
王郁雅,<台南市保生大帝信仰研究>,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台南市政府文獻課,<台南市祭典記事>,《台南文化》,新2期,1976,頁170~174
石萬壽,<台南府城的城防>,《臺灣文獻》,30卷第4期,1979,頁140~165
石萬壽,<台南市宗教誌>,《台灣文獻》,32卷第4期,1981,頁3~56
石萬壽,<台南市寺廟的建置>,《台南文化》,新11期,1981,頁39~74
石萬壽,<祀典武廟建置沿革研究>,《台灣文獻》,38卷第4期,1987,頁59~72
余光弘,<台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中研院民族所集刊》,53期,1982,頁67~103
宋光宇,<清末和日據初期台灣的鸞堂與善書>,《台灣文獻》,49卷第1期,1998,頁1~20
吳秉聲,<一個港道變遷下的空間研究—以臺灣(台南)府城五條港區為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李世偉,<清末日據時期臺灣的士紳與鸞堂>,《臺灣風物》,46卷第4期,1996,頁111~143
李世偉,<日據時代台灣儒教結社與活動>,文化大學史研所博士論文,1998
李世偉,<從大陸到臺灣—近代儒教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本土宗教研究導論》,2001,頁391~415
李茂祥,<略談拜鸞>,《臺灣風物》,20卷第2期,1970,頁37~39
李琦文,<從宗教信仰與地方產業看麻豆鎮的社區發展>,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李冕世,<從台南府城的武廟說到國人對關公的崇拜>,《史蹟勘考》,第8期,1982,頁1~38
李冕世,<台南的祀典武廟與關聖>,《台南市國家第一級古蹟資料專輯》,1984,頁99~160
李炳楠,<關帝信仰與各教派關係>,《關聖帝君兩岸文化交流座談會論文彙編》,1997,頁126~131
李福清,<關公傳說與關帝崇拜>,《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冊,漢學研究中心,1994,頁305~332
李福清,<關公的青龍刀與赤兔馬>,《臺灣宗教研究通訊》,第5期,2003,頁207~221
李慧筠,<香港警察的關帝崇拜>,《臺灣宗教研究通訊》,第5期,2003,頁223~236
李豐楙,<臺灣慶成醮與民間廟會文化>,《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1995,頁41~64
阮昌銳,<台灣的關公崇拜>,《海外學人》,第122期,1982,頁54~58
林逸人,<安平古蹟抄記>,《台南文化》,新2期,1976,頁49~59
林永根,<台灣的鸞堂-一種蓬勃發展的民間信仰與傳統宗教>,《台灣風物》,34卷第1期,1984,頁71~78
林美容,<從祭祀圈看台灣民間信仰的社會面>,《臺灣風物》,37卷第4期,1987,頁143~168
林美容,<由祭祀圈到信仰圈>,《歷史月刊》第9期,1988,頁59~63
林素梅,<台南市媽祖信仰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林國平,<閩台民間信仰的興衰嬗變>,《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 1期,頁68~77
林衡道,<關帝信仰在台灣>,《台灣風物》,26卷第2期,1976,頁42~43
林衡道,<臺灣寺廟的過去與現在>,《臺灣文獻》,27卷第4期,1976,頁41~49
周宗賢,<清代臺灣的地緣組織>,《臺灣文獻》,27卷第2期,1976,頁1~13
周宗賢,<台灣的神明會-傳統中國的民間組織之一>,《幼獅學誌》,第16卷第1期,1980,頁133~152
范勝雄,<台南市國家一級古蹟概述>,《臺灣文獻》,35卷第2期,1984,頁97~106
范勝雄,<台南市安南區之寺廟信仰初探>,《臺灣文獻》,44卷第23期,1993,頁57~70
范純武,<清末民間慈善事業與鸞堂運動>,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柯勝釗,<日治時期台南社會活動之研究—以台南公會堂為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馬昌儀,<論民間口頭傳說中的關公及其信仰>,《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1996,頁369~397
洪敏麟,<清代關聖帝廟對台灣政治社會之影響>,《台灣文獻》,16卷第2期,1965,頁53~59
莊練,<武聖當令,玉皇如今不姓張—天公改選的傳說及其沿革>,《時報週刊》170期,1981,頁84~85
莊吉發,<從薩滿信仰及秘密會黨的盛行分析清代關帝崇拜的普及>,《遺跡崇拜與聖者崇拜》,允晨文化出版,2000,頁205~231
徐雪霞,<明鄭時期漢人在臺灣的拓展>,《臺南文化》,第18期,1968,頁204~243
唐淑芬,<清代台南府城官方祀典服裝之研究>,《南台灣文化專輯》,1996,頁223~247
徐長安,<中國民間宗教的特點及歷史作用淺議>,《世界宗教研究》,總48期,1992,頁139~148
許雪姬,<班兵與台灣的治安>,《臺灣風物》32卷第 4期,1983,頁41~64
峰,<簡述明清兩代寺廟>,《台南文化》新4期,1977,頁59~80
黃文博,<鹽水、武廟、放蜂炮>,《南瀛文獻》,第34卷,1989,頁27~37
黃后秀,<終戰後台南市灣裡地區社會文化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黃典權,<關公赤兔馬與武廟祭典>,《台南文化》,第9卷第3期,1972,頁27~32
黃華節,<山西夫子做天公—關公的神格化>,《時報週刊》170期,1981,頁8~9
黃麗芬,<保生大帝信仰文化意涵的研究-以台南縣為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張羽新,<清朝為什麼崇拜關羽>,《世界宗教研究》,總47期,1992,頁60~70
張志成,<台灣南部地區民間信仰與廟宇建築之發展研究>,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張家麟,<宗教儀式感受與宗教教義實踐—以鸞堂之扶鸞儀式為焦點>,《宗教論述專輯》第六輯,2004,頁85~131
陳秀蓉,<日據時期台灣民間信仰的發展>,《歷史教育》,第3期,1998,頁143~162
陳妍希,<關公信仰與台灣宗教關係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
陳兆南,<鸞堂宣講的傳統與變遷>,《儀式、廟會與社區》,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
陳信雄,<從廟宇的發展窺視澎湖的開拓>,《台灣南部寺廟調查暨研究報告》,南部寺廟調查小組,1997,頁91~135
陳宏田,<台南地區王爺信仰研究-兼論城鄉差異>,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陳東海,<清代台南府城之商業>,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陳鴻獻,<台灣光復前鹽水的開發與社會發展>,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溫振華,<神明會資料與清代台灣鄉村之研究>,《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第19期,1991,頁51~55
蔡相煇,<近代化與台灣的民間信仰>,《台灣文獻》,51卷第2期,2000,頁231~244
蔡淵洯,<清代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1684~1895)>,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蔡淵洯,<清代雲林地區民間宗教之發展1683~1895>,「南台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頁667~687
趙文榮,<清代台南地區的開發與社會變遷1683~1895>,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劉三豪,<關聖帝君在台灣>,《幼獅月刊》,第44卷第5期,1976,頁29~32
劉枝萬,<臺灣省寺廟教堂名稱、主神、地址調查表>,《台灣文獻》,11卷第2期,1960,頁37~236
劉枝萬,<台灣民間信仰之調查與研究>,《臺灣風物》,44卷第1期,1994,頁15~29
鄭志明,<臺灣民間鸞堂儒宗神教的宗教體系初探>,《臺灣民間宗教論集》,1988,頁91~150
鄭志明,<台灣民間信仰的神話思維>,《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冊,1994,頁95~139
鄭喜夫,<關聖帝君善書在台灣>,《台灣文獻》,34卷第3期,1983,頁115~148
鄭道聰,<從民俗信仰看漢人社會的建立-以台南市為例>,《歷史月刊》,第136期,1999,頁96~102
鄭博謂,<一座地方廟宇重建過程之社會觀察—以台南市關帝廳為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賴子清,<南市寺廟神歷>,《台南文化》,新10卷,1980,頁180~213
賴永祥,<明鄭時期臺灣開發梗概>,《臺灣風物》,11卷第3期,1962,頁19~24
鍾華操,<談臺灣民俗中的建醮>,《臺灣文獻》,31卷第2期,1980,頁130~132
顏世樺,<民間廟宇慶典在舊市區再生中的角色—以台南市為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四)外文資料:
Yang,C.K.1961.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kinner,G.William.1997.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aliforniaStandford University.
台南州共榮會編纂,《南部臺灣誌》,台北:南天書局,1994台北二刷
相良吉哉編,《台南州祠廟名鑑》,台北:古亭書屋,2002台北初版
增田福太郎,《臺灣本島人宗教》,台南:台南州衛生課,1937
《台南廳寺廟取調書》,1915
西田豐明,<台南市寺廟現況>,《民俗臺灣》昭和179月號,1998,頁32~44
鋒,<台南年中行事記 >上,《民俗臺灣》昭和175月號,1998,頁24~28



書籍介紹--關羽:神化的《三國志》英雄

作者: (日)渡邊義浩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9/01 作者介紹 渡邊義浩,1962 年生於東京。畢業於築波大學研究生院歷史、人類學研究科,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大東文化大學教授,專長為中國古代史。任日本三國志學會事務局長,致力於東漢國家與儒教的關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