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9

關公文化的現實意義


作者

胡小偉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劉世定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社會學系教授

趙士林
民族大學宗教文化學教授

出處

大陸 光明日報/梁若冰  20120120



 關公形象和文化在流傳的千百年間,深受普通百姓、知識分子和上層人士的共同擁戴。關羽從一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逐步發展為圓融三教、和睦民族、覆蓋全社會、延伸海內外的忠信義勇化身,一個中華民族廣泛認同和崇拜的符號。

 面對關公文化這樣一份沉甸甸的遺產,在今天我們倡導建立和諧誠信的社會行為規范的進程中,可以從中汲取怎樣的營養?

 關公文化在更復雜的社會關系方面,比以血緣宗親為基礎的孝悌文化有更豐富和現實的內涵,因而在今天應予以特別重視。

 胡小偉中國經過改革開放,人流物轉,公共空間極大拓展。關公文化在更復雜的社會關系方面,比以血緣宗親為基礎的孝悌文化有更豐富和現實的內涵,因而在今天應予以特別重視。

 義,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道德基石。古人云以義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義事國則同心而共濟。忠義、義勇、信義……義幾乎可與所有的道德觀念詞匯連接組合和其他良好行為規范之間也有很強的組合性、連帶性。

 文化建設要應對變遷的現實。今天,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聯系頻率和誠信需求遠超古人。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延綿不斷、興旺發達的道德文化遺產,汲取其中的養分,有利於建立和諧的社會環境。

 劉世定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一套基於血緣、家族的規範體系。但當人們的活動超出了家族系統,遵循何種規範呢這時,“義”的作用就凸顯出來。“義”是跨越家族體系的,是在非血緣關系人之間甚至在陌生人之間通行的規範。這種超越血緣關系規範的、調節更大範圍社會群體行為的規範,是建立和諧友好、誠信穩定社會的基礎。因此,是目前亟須倡導和深入研究的。對“義”的演變和擴散的研究,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先人們是怎樣智慧地維系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秩序。在唐宋時期,“義”這種行為規范被推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而那時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也是一個繁榮時期,其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值得探討。

 義,是關公文化中擁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決定元素,它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範疇。對關公崇拜和“義”進行深入研究,不僅有現實意義,在學術上也頗有潛力。

 胡小偉從理論上講,“義”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就提出來了,歷經三千年不衰,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也是義字當頭。在不同時代,對“義”有不同的語言闡述,但語意核心從未變化。

 董仲舒《春秋繁露》提出“以仁治人,義治我躬自厚而薄責於外,此之謂也。”用“仁”說明彼此關係寬容繁體“義”字下有個“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實際上與18世紀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中“利他”主張近似。唐中葉后隨著茶瓷交易盛行,社會流動性增大,“義”、“誼”混用,凸顯了非血緣或鄉鄰之間的情義。宋代面臨多國並立,實際上已出現“國家民族”概念,開始提升為家國擔當的“忠義”。“義”的概念也隨之擴大,包括“同心合志”、“與眾共之”等。歷代不斷詮釋,使“義”的觀念貫徹始終,內涵外延也不斷擴展,逐步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

 趙士林“義”字歷史悠久,含義豐厚。義,不僅涉及個人的做人標准和與他人的關係,還涉及義和利的關係。義,是關公文化中擁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決定元素,它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範疇。孔子強調“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指出“義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意思是人沒有什麼非要去做,也沒有什麼不能去做,唯一的標準就是一個“義”字。到了孟子,則有“捨生取義”: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劉世定對社會上廣泛存在的關公崇拜和“義”進行深入研究,不僅有現實意義,在學術上也頗有潛力。在社會學人類學領域,談到源自中國社會的概念,國內外學術界都知道費孝通教授在《鄉土中國》一書中提出的“差序格局”。運用這個概念,費孝通教授刻畫了中國鄉土社會的文化結構特徵。如果從“差序格局”的具體社會文化內涵來看,則其基礎是基於血緣的家庭、家族關係。

 關公身上所代表的“義”,超越了血緣家族關系,成為調節更廣泛社會關系的規範,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差序格局”的原初內涵所刻畫的內容。對這種規範,學界的研究就不像對“差序格局”那樣多,也少為國際學界所知,這個方面還應有更深入的探討。

 關羽何以首先成為常年流動性群體,如軍隊、商人、文士、漕幫等尊崇備至的主要因素——每人都希望合作者、同路者是個義士“以仁治人,義治我”,懂得“利他”和自律的人。

 劉世定政府在推動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應該是知識分子認同、老百姓熟知,並能喚起集體清晰記憶的某種具象相銜接的。只有這樣,文化建設才能起到和諧社會、繁榮經濟、強盛國家的作用。而關公文化以及和他相聯繫的“義”就具備這樣的特點。孔子、孟子都有理論著述流傳至今,但關公沒有,他是個地地道道的實踐者,他是用行動闡釋“義”。這樣,他的影響力反而超過所有人並流芳百世,到處都是關羽的故事和傳說,形象和廟宇,成了全世界為數不多的沒有做過一天皇帝,卻被後人尊稱為“帝”的人。

 胡小偉關帝廟在中國可以說不計其數,有幾十萬座,史料記載“城鄉多有,不可勝載”。北京通縣,單是民國時期把關帝廟改成學校的就有103座。由此可見,關公和他的“義”,是最有群眾基礎和最具有具象特徵的。關公與異鄉異姓之劉、張“恩若兄弟”,幾經離合、備嘗艱辛卻同生共死的一段經歷,不僅是文學藝術作品的重要內容,而且是很多關公崇拜者、信奉者的榜樣和楷模。因為這樣的關系要訣,是歷朝歷代流動社會公共空間中最為需要的。因此,它逐步演化為一種從普通百姓到上層官員,包括所有流動人口都敬仰效仿的接人待物的態度,成為中國人的基本道德標准之一,也是關羽何以首先成為常年流動性群體,如軍隊、商人、文士、漕幫等尊崇備至的主要因素——每人都希望合作者、同路者是個義士“以仁治人,義治我”,懂得“利他”和自律的人。

 對社會的制度建設,僅設計好的正式制度是不夠的,必須深入研究社會中通行的非正式規範,並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劉世定一個國家的運行狀態與制度體系有密切的關係。當代制度研究發現,作為約束和激勵人們行動的規則、制度,不僅包括通過國家力量來界定和推行的典章化的正式制度,也包括滲透於人們日常行為中的非正式規范,包括道德、信仰、習俗、禁忌等。制度運行的後果是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規範的合力決定的。其中重要的因素是,正式制度和被社會成員廣泛尊崇的非正式行為規范的關係。如果它們之間的關係協調,那麼社會運行就比較和諧如果正式制度和非正式規範之間的關係緊張,乃至存在嚴重的衝突,那麼,社會運行當然就不會和諧。所以,要進行給社會帶來繁榮與和諧的制度建設,僅僅設計好的正式制度是不夠的,必須深入地研究社會中通行的非正式規範,並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正式制度可以通過政治和國家力量在較短時間內制定出來,但它能否有效實施,會受到非正式規范的影響。而非正式規範不可能通過國家力量的短期推動而迅速改變,它是通過廣大社會成員在社會生活中的經驗積累、世代相傳、耳濡目染,逐漸演化的。“義”這種社會規范就是這樣在社會歷史中演化的。非正式規範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它常能彌補正式制度的不完備,乃至矯正不恰當的正式制度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在中國歷史上我們不止一次看到,當正式制度發生崩解的時候,非正式規範在社會整合方面展現出其異常強韌而深遠的力量。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磨難,非但未解體反而日益發展。非正式規範包括“義”在其中的作用特別值得我們重新審視和研究。

 胡小偉回顧18世紀以來世界的“現代化”進程,會發現不僅先發展的國家強化了民族意識,新興國家如美國雖然缺乏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同樣強調歷史人物榜樣,樹立“愛國主義”典範。榜樣及其價值體系正是任何國家學說都注重的核心論題,也是形成民族凝聚力不可動搖的基石。

 趙士林每個民族的價值體系都會涵蓋個人品德及公共道德空間,在長期歷史文化的演進中逐漸累積形成,以當今民族學視野來看,道德/價值體系是以宗教或相關共同信仰信念為其表達形式,是以個人勤勞誠信為基點,向家庭親族、鄰裡小區、行業社會逐步擴展的公共道德範疇,包含和平發展中的相守相友、見義勇為、和衷共濟、扶危濟困,災害戰亂時的同心同德、奮不顧身。中國歷史上從先秦儒家的“修齊治平”,“道之以德”,墨家“一人之義”到“萬人之義”,一直到理學致力“倫常日用”,包含關公信仰中概括出來的“忠義節烈”、“仁智義勇”等國人耳熟能詳的格言警句、歷史故事、人物榜樣,就是喚醒“共同記憶”,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紐帶。

 關公文化和信仰在歷史上還曾通過宗教和史詩雙重途徑,遠播到蒙、藏、滿等多個民族和周邊國家地區,至今遺存仍很多。我認為關公不僅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和各民族崇敬的歷史人物,也是民族和睦安康不可或缺的歷史文化資源,可從中汲取揚棄后的營養,在理性精神的防火牆前可適當重塑這一英雄人物。但在今天,更多的恐怕還是要靠當代社會行為規范的約束以及社會公民公德意識的培育。這是一個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的雙重過程。

2018-09-08

越南文化中的關公研究


作者 阮玉詩

胡志明市國立大學文學院教授

出處

南華文學系文學新鑰,第 19 期,頁 61-842014 06 月。


摘要

  關公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位英雄,從陳壽的《三國志》人生忠義象徵人物走進羅觀忠《三國演義》就成為福神。隨著中華儒家文化在越南的傳播,關公崇拜慢慢成為尚義的越南人的一種信仰。早在十七世紀,越南中央封建家族正式承認與接受本信仰,從此以後關公信仰走進越南官方文化的殿堂,成為忠、勇、義等美德的象徵。

  兩種風格在越南文化中雙存,互動建造越南近當代社會中的尚義精神。經過千難萬苦的抗法戰爭、抗美戰爭,以關公為象徵的精神十分弘揚,有助於建造越南人民總體力量。在一定的程度上,關公成為多民族文化交流的一種象徵。本論文探討關公信仰傳入越南的道路,關公信仰在越南文化中的戰線、內容及其特徵。


主要論述

  越南傳統信仰。「信」是對某個固定對象的相信與依靠。「仰」是仰慕、仰望的意思。從通俗觀念角度而看,「信仰」這個術語是屬於人心靈方面,由人創造為表示人對超然勢力或者神聖的相信與仰望的信心價值系統,通過信仰人類寄託自己各種美好的價值以及得到超然勢力的保安、避免災禍及客觀世界的恐怕。信仰顯示人類對客觀世界與其規律前無能為力的原來。
 
  關公信仰傳入越南的過程。關公信仰以官方與民間兩種方式傳入了越南,關公本身代表著忠誠、尚義、英勇、愛國的象徵人物;福神、財神、保護神、趕鬼神等兩大風格的文化涵義。這兩種含義正好配上越南人傳統文化性格(集體精神、綜合性思維、靈活性、開放性等等),所以很容易被接受下去。


結語

  從一個相當安靜的《三國志》與《三國演義》文學作品中走出來,文化中的關公並是報恩、忠誠、勇氣、尚義等儒家崇高美德的化身。華北人通過上述美德敬拜關公(武業之師),把他當作孔子(文業之師)的對象,兩者互相參透,共同釀造中華文化。

  在華南地區,由於特殊的心理狀態與客觀的來源,關公除了忠、勇、義等官方意義的象徵之外還是一位賜福、趕鬼、致恩的福神。在華南地區,關公是天后聖母的對象。

  關公信仰以越南的封建朝代官方資源接受與十七世紀以後華人民間從華南地區介紹過來的兩種方式傳入越南文化,因此官方與民間的兩種文化意義系統都共同存在。在越南南部地區各個關公廟舉辦的信仰文化活動系列逐漸成為華、越、棉三民族的共同文化遺產,是三民族之間的文化大融合的橋樑。


參考文獻

Edward L. Shaughnessy 2005: China: empire and civiliz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irst edition: 2000.
Henri Maspero. 1981. Taoism and Chinese Religion.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es. Fred Inglis. 2004. Culture. Polity Press.
Van Peursen. 1974. The Strategy of Culture. North 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California.


2018-09-07

2018 中國.賒店國際關公文化旅遊節


2018中國賒店國際關公文化旅遊節將於926日至30日舉辦



        举办关公文化旅游节旨在传承和弘扬关公诚信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社旗美誉度,提升赊店文化旅游影响力和对外开放新高度。

    國際關公文化旅遊節將以「弘揚關公精神、提升南陽形象」為主題,突出「忠義仁勇、誠信禮智」的關公精神,進一步傳播關公文化、打造關公品牌,全面展示南陽底蘊深厚的歷史人文風采、開放和諧的良好發展形象。

    重要儀式說明如下:當日在祭拜关公仪式上,鸣钟击鼓、关氏后裔作为主祭官为信众授衔,若干名穿清代服装的信众恭佩绶带依当地习俗手持香火,作揖行礼,进香、鞠躬,再现清代祭祀场景。整个祭祀完全按照太牢礼仪,由主祭官率众官依次进行了迎神、上香、颂祝文、行初献礼、献帛、诵祭文、行亚献礼、撒五谷、奠酒、送神、望燎、行终献礼等议程,场面气势宏大,庄严肃穆。

         此外,河南赊店关公文化研究会长苟义全會诵读祭文,颂扬了关公的光辉历史和他所特有的忠义精神,以及今天的人们需要向关公学习的方面。随后,信众进行了三跪九叩、行终献礼等仪式。

     行之有年的當日早上,比照往常在数公里长的赊店古街,民俗关公巡街队形,手持巡街横旗、2人抬大锣、鸣锣开道,旗手挥舞帅旗迎风招展、6人古装护卫、8人抬关公像、32人古装护卫护像、100面关公胜旗,200人抬300米“敬关公、讲诚信、倡忠义”长卷、100名穿古装随队人员、锣鼓震天动地,100名旅行社参会人员随行巡街,盛装巡游的队伍,形成了一幅幅中外古今文化融合的流动画卷,欢乐之歌唱响宛东大地。

     赊店镇古玩艺术品交流會續辦,展位上是来自於全国至少25个省市展商、古玩艺术精品齐聚,展品几乎涵盖了古玩行业的各个门类,历代瓷器、古玩杂项、书画名品、根艺木雕、民间工艺、宜兴紫砂、仿古家具、奇石珠宝等各类珍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从各地赶来的古玩爱好者,挤满了展位现场,处处人头攒动,不少人驻足把玩,纷纷精挑细选自己喜欢的藏品,满载而归。

   最後,2018還要舉辦「中國賒店國際關公文化論壇」。


2018-09-06

关公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作者  陈雪

 运城学院外语系

出處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01 (2017 / 02 / 28)  P62 - 66


摘要

关公文化的“忠义仁勇”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与信念支撑。

深入挖掘关公文化中“忠义仁勇”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职场价值、艺术价值、宗教价值、武术价值、思政教育价值,是对关公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大突破。

在研究关公文化的当代价值中,还需辩证对待,发展鉴别,去伪存真,合理扬弃,真正把关公文化与时代价值相融合,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另類論述

      关公文化对当代而言,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
       第一、关公文化对中国文化建设有价值。我国文化建设的方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世界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把关公文化的核心内容“忠义信仁礼智勇”,结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当代中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建和谐社会),围绕中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面向亚洲、面向世界,推动中国文化建设,是很有价值,很有积极意义的。

      第二、关公文化对中国道德建设有价值。
关公文化的核心内容“忠义信仁礼智勇”,所体现的是一种高深的道德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在当今社会与有些地方道德失范、行为混淆、善恶颠倒、美丑不分的情况下,大力弘扬关公文化,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提供“忠义信仁礼智勇”精神,对推动中国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是很有价值、很有积极意义的。

        第三、关化文化对中国经济建设有价值。
众所周知,当今中国(包括港澳台和海外华侨华人)有相当多企业和民间百姓都供奉关帝爷,作为财神供奉。还有一些海外企业将关公文化运用于企业管理,培育企业文化,培养“忠诚、仁爱”的企业团队,培养“公平诚信”的企业精神等等。因此,深度开发关化文化,大力宣传关化文化,势必会得到企业界和民间百姓广泛的热烈的拥护。通过广泛持久地宣传关化文化,把工作做到广大企业家和百姓的心坎里,理顺心态,激发热情,必将有力推动企业和经济的发展。

2018-09-05

談 關帝忠孝節義精神的影響 ----以《關帝靈籤》為例

出處

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

摘要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有言:「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虧,可立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又曰:「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慎其獨也。」關帝點出人生的價值所在是「忠孝節義」,人心的價值所在是「不自欺」。關帝在「忠孝節義」之後,緊接著強調「慎獨」,亦即必須透過「誠」這個道德主體來實踐,如此,忠孝節義才有可能在「誠」的堅持下,確實踐履,臻至善境。

長久以來,關帝信仰是被各個階層所接受的信仰,因此,更進一步的,在儒釋道三教的合力推動之下,對於關帝,儒則稱聖,釋則稱佛,道則稱天尊,受到儒、釋、道三教共同的推崇。其廟宇、塑像遍及海內外,誠所謂:「南極嶺表,北極寒垣,凡兒童婦女,無有不震其威靈者,香火之盛,將與天地同不朽。」 《佛山關帝廟碑》說,關公崇拜盛況是「祀事之盛,今古罕匹。」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曰忠義而已」 。關羽從歷史人物演化為中國傳統道德的完美形象,關帝具備「仁義禮智信」五德的精神 ,成為忠義仁信勇武的化身,成為一種寄託,一種象徵和符號。由於關帝信仰的廣泛傳播,《關帝靈籤》亦隨之在道教宮觀及佛教寺廟等處廣泛傳播開來。


以「靈籤」形式為占卜方式,「就是從中國最原始的占卜術中一步一步地演變過來的。」  從社會層次上論,占卜的社會功能最為明顯,占卜有時發揮了社會制裁的功能,維持社會秩序的安定。「更進一步的藉文字力量產生整合文化的功能。從周易的爻辭,直到晚近的籤詩,都是把占卜的徵兆定辭化了,由於占卜是普遍通行在各種不同的階層與地域裡,可以說無遠弗屆的一種傳遞方式,因此,占卜定辭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化價值便得以無形中傳播開來。」 這個無形的價值就是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及勸善戒惡的觀念。

重要論述

對籤詩的定義,相關文獻做出許多不同的說法,以下是筆者嘗試根據個人多年來對籤詩的感受,並參考前人文獻的說法後,所下的定義:「籤詩,俗稱『運籤』、『靈籤』或『聖籤』,通常是以詩為載體,以五言或七言四句為主要形式。又因為「詩無定詁」,漢語的異義、多義、雙關等,提供了解釋的不確定性。 籤詩是以竹籤及杯筊為工具來占卜吉凶,得到神示聖諭以指點迷津,使『善者勸,惡者化』。因此,籤詩同時也具備了社會教化的重要功能。」

最早的靈籤是南宋傅燁編《護國嘉濟江東王靈籤》,簡稱江東籤(計100籤),後被收入《正統道藏》,但增加〈解曰〉和〈聖意〉兩個部分。但靈籤在流行過程中,經文人不斷修飾、完善。泉州通淮關岳廟保存的清光緒年間林廷恭作序的《江東籤》,據載,係咸豐十一年(1861年),其父遺留下來的。每支籤內容有籤數、籤名、干支、聖意、東坡解、碧仙註、典故、解曰、釋義和占驗等十個部分。 這些籤詩在數百年的實踐中,經儒家文人不斷完善,其間也滲透道教、佛教的思想 ,但主要的是儒家的勸善說教。這便是我們今日在全國各地關帝廟普遍見到的籤詩。

有關「誠意正心」之籤詩:

分類 籤序 籤詩內容

誠意正心 

11 誰識機關1難料處,到頭獨立轉傷神。

17 縱使機關圖得勝,定為後世子孫殃。

30 奉公謹守莫欺心,自有亨通吉利臨。

32 事到頭來渾似夢,何如休要用心機?

37 屏卻昧公心裡事,出門無礙是通時。

56 心頭理曲強詞遮,直欲欺官行路斜。

70 至誠禱告莫生疑。

81 假君財物自當還,謀賴欺心他自奸。

幸有高台明月鏡,請來照對破機關。

100 至誠禱告皆靈驗。

有關「誠意正心」之籤詩,多達九首,佔百首籤詩近十分之一比例,而關帝《感應靈咒》亦言:「正心與誠意,各項記心田。」足見其受關帝重視之程度。

結語

總之,關帝的影響既深遠又廣大,且面向多元,但本文僅能就《關帝靈籤》作探討。雖是片面的探討,但可見的影響卻依然是那麼的深遠而廣大。總之,關聖帝君不但是一種心靈深處的寄託,一種忠義的象徵,也是一種實踐性的符號,可以使人重視修心養性,重視家庭倫理,重建正義公理,促進國家富強,創造世界和平。這是殆無疑義的。卜筮,不過是手段而已!

雖說《關帝靈籤》僅一百首,但內容豐富,寓意深遠。數百年來,指點了多少王宮貴族,安慰了多少士子學人,不論是飽學之士或白丁庶民,都能在關帝的籤詩裡找到一條忠義的出路。還有,百首籤詩裡的典故,首首都能引人深省,或令人感動;而籤詩中,許多要信徒反省懺悔、勸善戒惡的聖意,更是淨化人心的最佳途徑。但本文受時間、人力及篇幅的限制,上述這些未能及時完成的內容,期待後續能針對這些繼續來研究。  

2018-09-04

關羽的祖先與後裔: 以山西常平關帝祖祠為中心

作者  黃壯釗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出處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1,頁191-2112015.07


摘要

三國武將關羽(約160–220)以忠勇聞名於世,身後世人祭祀不輟,歷代王朝也不斷
加封爵位,加之戲曲小說等的傳誦,使得關羽崇拜不斷普及,廟宇遍佈天下。因
此,學者對關羽信仰一直關注,從信仰的發展變化1、神話與傳說2、宗教文書3等諸
多方面展開研究。


另類論述


  1980年代,河南省南陽市的一個小山村卻發現了一本《關氏族譜》,族譜上顯示,他們的第三十七代始祖就是關羽關雲長!

  這個村子名為「關營村」,現在有350多為關姓村民,據村中的老人敘述,他們關家在此地定居的始祖是清朝初期人,曾經因為逃難而流落到這裡。《關氏族譜》的發現被曝光之後,曾經讀過私塾,並且深明大義的族譜保管者欣然將族譜上交給當地的檔案館,並得到了一塊匾額作為獎勵。 

   然而,仔細研究起來,這份族譜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上面寫的「第三十七代祖」為關雲長是沒問題的,但是「第三十八代祖」則有三位,分別是:關興、關平以及關索。讀過正史的人都知道,關索其實是民間傳說、戲曲以及演義中虛構的歷史人物,在真實的歷史上是不存在的! 

   國史君曾經寫到公元1914年,有兩個法國人打著「考古發掘」的旗號進行盜墓他們盜挖了位於四川昭化的鮑三娘墓,這個墓的主人鮑三娘正是關索的妻子,而她同樣是虛構的歷史人物。她與關索都是首次出現於明朝萬曆年間出版的演義故事——《全像通俗三國志轉》。
  2012年的時候,有一位自稱關羽第六十八世孫的關女士將一本《關氏族譜》捐獻給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這一本族譜竟然有十幾厘米厚,全本將近一百萬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說,劉備和諸葛亮的後世曾經多次來訪,但是自稱是關羽後人的,還是第一次見,他們表示,族譜的真假並不重要,但是它對研究三國歷史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補充

        武圣關公關羽的后人在哪里?大陸荊州關公文化研究會專家,於20010224日找到了關羽第六十七代嫡裔子孫關忠金。 關忠金家住湖北公安縣黃山頭鎮黃山腳下的一個農家小院里,這位年過古稀,面容清瘦,但精神矍鑠的老人,与儿子關章華出示了關氏家譜,証明他們的确是關公的后代。

        据關忠金表示,關氏族譜修于一九三二年,共有十二冊。一九四八年由關忠金的父親關傳香將族譜傳到他手中。但遺憾的是,由于文革等歷史原因,目前只留下了九冊。
     

        根据關氏族譜,從關羽、關平開始,關氏族譜排列有序,十分嚴謹。關公文化研究會專家通過對族譜的研究和論証,証實關忠金的确是關羽的第六十七代子孫。

2018-09-03

〈關帝籤〉江東籤詩研究

作者  馬玉臻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

出處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2007年。


摘要


   關帝籤〉為臺灣普遍流傳的籤詩,不僅在臺灣的廟宇中常常可以看見,更為香港、澳門及海外華人崇拜供奉。

    在國內外諸多關帝廟中,〈關帝籤〉至今仍是相當盛行,甚至有許多出版社將其印刷成書,做為解籤時的參考,也有人將其籤詩登錄在網頁上,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利用網路,直接在線上求籤與解籤,其影響可說是無遠弗屆。

   〈關帝籤〉可依其籤詩內容分為江東籤與寧波籤兩種版本,但僅江東籤在臺灣盛行,本論文將以〈關帝籤〉江東籤詩為研究主體,探討其歷史源流、內容與意涵。

內容重點

    關帝信仰與〈關帝籤〉背景溯源」:整理文獻記載中關於關羽之生平事蹟與關帝之神格形象,並將〈關帝籤〉的版本與流傳做彙整與介紹,從歷史源流當中,探討關帝信仰與〈關帝籤〉之背景。

   「〈關帝籤〉江東籤詩內容形式探討」:歸納籤詩之定義與〈關帝籤〉江東籤詩之詩句特色,並逐一探討〈關帝籤〉江東籤詩之附屬結構。

   「〈關帝籤〉江東籤詩藝術探索」:參考宗教文獻、文學與修辭學相關論著,分析〈關帝籤〉江東籤詩之修辭技巧與擬兆意象之呈現。

  「〈關帝籤〉江東籤詩籤解研究」:歸納整理〈關帝籤〉江東籤詩中各籤解項目,探究籤解中所反映之社會文化意涵。


參考文獻 
(魏)曹丕 《典論》(臺北:世界書局,19623 初版 《中國學術名著‧中國思想名著(1)》)
(晉)陳壽 《三國志》(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四庫備要‧史部》)
(明)羅貫中 《三國演義》(臺北:臺灣文源書局 19694 再版)
〈關帝籤〉(臺北:行天宮籤詩)
高銘德 《中國籤詩解大全》(臺南:華淋出版社,20029 初版 《命相叢書》)
竹林書局發行 《城隍爺公 關聖帝君 正百首籤解》(新竹:竹林書局,200412 十二版)
瑞成書局發行:《關聖帝君百首靈籤註解》(臺中:瑞成書局,20055 四版)
余全雄 《百首籤詩解》(臺南:大正書局, 20061 初版)。
陳鐵完 《關聖帝君聖蹟圖誌全集》(關德興藏版,1961年)仇德哉 《臺灣之寺廟與神明(三)》(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836 初版)
仇德哉 《關廟忠武》(雲林:信通書局, 19836 二版 《臺灣寺廟文化第二輯》)
阮昌銳〈臺灣的民間信仰〉,《中國民間宗教之研究》(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19906 初版)
徐進業 《三國志平話》(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915 初版 《中國古典文學》)
駒田信二 《三國志的世界》(臺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5 五版《人物中國史》(5))
譚良嘯、張大可 《三國人物評傳》(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52 初版三刷 《文史叢書》(78))
黃華節 《關公的人格與神格》(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3 二版 《新人人文庫》(61))
余振邦 《三國人物叢譚》(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55 二版一刷 《新人人文庫》(68))
李福清 《關公傳說與三國演義》(臺北:漢中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77 初版 《經典叢刊》(7))
傅隆基 《解讀三國演義》(臺北:雲龍出版社,19993 初版),頁207–208
佚名 《關帝護民靈跡記》(大乘精舍印經會印本,19997月)
謝金良 〈論籤占語言的通俗文學化和宗教神學化〉,《道韻(四)》(臺北:大道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8 初版)
孟祥榮 《武聖關公》(高雄:宏文館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3 初版 《大人物記》(7))
趙波、侯學金、裴根長 《關公文化大透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8 初版)
顏清洋 《關公全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3 初版)
糕夢庵 《三國人物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25 二版)
岳棠 《靈籤一○○──掌握命運的解釋權》(臺北:寶學社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7 初版 《歷史新天地》(2))
陳亮甫 《恩主公的叮嚀──關聖帝君籤詩解密》(臺北:百善書房,20029 初版 《新觀點叢書》)
胡小偉 《燮理陰陽──〈關帝靈籤〉祖本考源及研究》(香港:科華圖書出版公司,20059 初版 《中國文化史研究‧關公信仰系列》(第五卷))
洪淑苓 《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
柳珍姬 《鼎峙春秋與關公造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書籍介紹--關羽:神化的《三國志》英雄

作者: (日)渡邊義浩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9/01 作者介紹 渡邊義浩,1962 年生於東京。畢業於築波大學研究生院歷史、人類學研究科,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大東文化大學教授,專長為中國古代史。任日本三國志學會事務局長,致力於東漢國家與儒教的關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