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4

高雄五甲關帝廟的敬惜字紙

作者

鄧文龍

文藻外語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摘要

魯迅先生《朝花夕拾·瑣記》中有:「一所小小的關帝廟。廟旁是一座焚化字紙的磚爐,爐口上方橫寫著四個大字道:『敬惜字紙』。」這是對字紙爐的典型描述,也道出關帝廟與惜字爐的關係。

關聖帝君,民間俗稱的「關公」、「關帝爺」,其信仰及廟宇遍佈世界各地,在東南亞地區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甚至日本、美國、英國的華人區域,關公信仰都相當盛行;也因為華人在國外從商者很多,自然對於被民間供奉為武財神的關公多加崇祀。目前,僅在台灣地區主祀關公和配祀關公的廟宇就將近有500座之多,可見其普遍性。

「五甲關帝廟」是鳳山區五甲民眾的俗稱,原名為五甲協善心德堂,是齋教先天道萬全堂系的兩所廟宇的合稱,也是知名的佛堂與鸞堂,始建於日據大正4年(1915年),主祀關聖帝君(協善堂)、觀世音菩薩(心德堂),是台灣少數僅存奉行先天道祭祀儀軌之佛堂。

在偶然的一次田野調查中,發現該廟也有推動惜字遶境的活動。惜字遶境活動在台灣地區現存並不多,以北部桃園客家地區與南部六堆客家地區為主。五甲關帝廟現仍存在惜字文化活動,是台灣非客家地區僅見。

在現今分秒大量資訊爆量的科技時代,來得極為方便和容易的字紙變成隨手即丟的垃圾,鮮少思考到對環境保護的課題,遑論往前追溯到敬惜字紙和道德情操或宗教信仰連結的功德善行相關。不但普通人如此,即便讀書士人亦不知恭敬書籍及與字紙,這實是近代以來中國傳統美德之一大墮落。故而討論敬習字紙是否有其時代的意義,其源流如何?頗值得進一步訪查,為此本文採取田野調查與典籍疏理,希望有所穫。

內文分成四章,首先一、高雄五甲關帝歷史,第二章探討惜字文化歷史源流與相關內容進行疏理,第三章探討五甲關帝廟與其他廟宇如何推動惜字文化,五甲關帝廟位在閩南聚落,長期以來一直是社區的精神信仰中心,熱心投入會慈善事業,宣講、救濟、問事等,承襲了傳統鸞堂神道設教的精神,其提倡敬字惜字善行,與客家地區惜字風俗相互輝映,是關帝信仰體系中難得一見的四、結論敬惜字紙的現代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書籍介紹--關羽:神化的《三國志》英雄

作者: (日)渡邊義浩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9/01 作者介紹 渡邊義浩,1962 年生於東京。畢業於築波大學研究生院歷史、人類學研究科,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大東文化大學教授,專長為中國古代史。任日本三國志學會事務局長,致力於東漢國家與儒教的關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