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行《桃園明聖經》裡面道理及多行善、救助急難人就是解冤結。藉由每天持誦,進行自修與自我觀照,迴光返照,當持誦千遍之後,自然就會背了。每天可與關帝的浩然正氣相接,存於天地之間,揚正辟邪,威風凛凛。
關帝經典,以《覺世經》與清中葉成書的《桃園明聖經》為主體,加上對經文的的註釋書,靈驗記、靈簽、散篇的勸善文,自通都大邑至窮鄉僻壤皆有流傳。其中《覺世經》與《感應篇》、《陰騭文》編集為三聖經,關帝經典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玉皇大帝是漢人民間信仰裡的最高神,是上天的代表,由於天際浩翰,因此沒有固定的形體,早期許多敬奉天公的方式,均沒有設金身,而是以香爐替代,若設神像者,一律採帝王造像。根據臺灣內政部民政司於二○一○年記載關聖帝君曾擔任第十八代玉皇大帝。
從漢、宋、明、清,關公其位階由侯、公、王、帝、天尊,因其神跡之顯盛,澤民利國之深厚,而封號迭增。其因功而成神,借神而修功德,因功德而迭受封號,屬於道教成神作聖及封神之法,和佛教小乘的修四諦,大乘的修六度法門,密教修身口意三密相應皆不同,其果位亦和佛教的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所說四聖果位不同。關帝的神格屬性,顯然歸屬於道教而非佛教。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七部經典的內涵、目的與精神、以及倫理價值等;第二部分,將儒家思想與關帝經典學視為希望的創舉與針砭,讓當今社會亂象顯露一道新曙光;第三部分,說明《關帝經典學》與正向心理學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對於學生輔導與生命教育能發揮相當程度的功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