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5

談 關帝忠孝節義精神的影響 ----以《關帝靈籤》為例

出處

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

摘要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有言:「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虧,可立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又曰:「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慎其獨也。」關帝點出人生的價值所在是「忠孝節義」,人心的價值所在是「不自欺」。關帝在「忠孝節義」之後,緊接著強調「慎獨」,亦即必須透過「誠」這個道德主體來實踐,如此,忠孝節義才有可能在「誠」的堅持下,確實踐履,臻至善境。

長久以來,關帝信仰是被各個階層所接受的信仰,因此,更進一步的,在儒釋道三教的合力推動之下,對於關帝,儒則稱聖,釋則稱佛,道則稱天尊,受到儒、釋、道三教共同的推崇。其廟宇、塑像遍及海內外,誠所謂:「南極嶺表,北極寒垣,凡兒童婦女,無有不震其威靈者,香火之盛,將與天地同不朽。」 《佛山關帝廟碑》說,關公崇拜盛況是「祀事之盛,今古罕匹。」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曰忠義而已」 。關羽從歷史人物演化為中國傳統道德的完美形象,關帝具備「仁義禮智信」五德的精神 ,成為忠義仁信勇武的化身,成為一種寄託,一種象徵和符號。由於關帝信仰的廣泛傳播,《關帝靈籤》亦隨之在道教宮觀及佛教寺廟等處廣泛傳播開來。


以「靈籤」形式為占卜方式,「就是從中國最原始的占卜術中一步一步地演變過來的。」  從社會層次上論,占卜的社會功能最為明顯,占卜有時發揮了社會制裁的功能,維持社會秩序的安定。「更進一步的藉文字力量產生整合文化的功能。從周易的爻辭,直到晚近的籤詩,都是把占卜的徵兆定辭化了,由於占卜是普遍通行在各種不同的階層與地域裡,可以說無遠弗屆的一種傳遞方式,因此,占卜定辭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化價值便得以無形中傳播開來。」 這個無形的價值就是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及勸善戒惡的觀念。

重要論述

對籤詩的定義,相關文獻做出許多不同的說法,以下是筆者嘗試根據個人多年來對籤詩的感受,並參考前人文獻的說法後,所下的定義:「籤詩,俗稱『運籤』、『靈籤』或『聖籤』,通常是以詩為載體,以五言或七言四句為主要形式。又因為「詩無定詁」,漢語的異義、多義、雙關等,提供了解釋的不確定性。 籤詩是以竹籤及杯筊為工具來占卜吉凶,得到神示聖諭以指點迷津,使『善者勸,惡者化』。因此,籤詩同時也具備了社會教化的重要功能。」

最早的靈籤是南宋傅燁編《護國嘉濟江東王靈籤》,簡稱江東籤(計100籤),後被收入《正統道藏》,但增加〈解曰〉和〈聖意〉兩個部分。但靈籤在流行過程中,經文人不斷修飾、完善。泉州通淮關岳廟保存的清光緒年間林廷恭作序的《江東籤》,據載,係咸豐十一年(1861年),其父遺留下來的。每支籤內容有籤數、籤名、干支、聖意、東坡解、碧仙註、典故、解曰、釋義和占驗等十個部分。 這些籤詩在數百年的實踐中,經儒家文人不斷完善,其間也滲透道教、佛教的思想 ,但主要的是儒家的勸善說教。這便是我們今日在全國各地關帝廟普遍見到的籤詩。

有關「誠意正心」之籤詩:

分類 籤序 籤詩內容

誠意正心 

11 誰識機關1難料處,到頭獨立轉傷神。

17 縱使機關圖得勝,定為後世子孫殃。

30 奉公謹守莫欺心,自有亨通吉利臨。

32 事到頭來渾似夢,何如休要用心機?

37 屏卻昧公心裡事,出門無礙是通時。

56 心頭理曲強詞遮,直欲欺官行路斜。

70 至誠禱告莫生疑。

81 假君財物自當還,謀賴欺心他自奸。

幸有高台明月鏡,請來照對破機關。

100 至誠禱告皆靈驗。

有關「誠意正心」之籤詩,多達九首,佔百首籤詩近十分之一比例,而關帝《感應靈咒》亦言:「正心與誠意,各項記心田。」足見其受關帝重視之程度。

結語

總之,關帝的影響既深遠又廣大,且面向多元,但本文僅能就《關帝靈籤》作探討。雖是片面的探討,但可見的影響卻依然是那麼的深遠而廣大。總之,關聖帝君不但是一種心靈深處的寄託,一種忠義的象徵,也是一種實踐性的符號,可以使人重視修心養性,重視家庭倫理,重建正義公理,促進國家富強,創造世界和平。這是殆無疑義的。卜筮,不過是手段而已!

雖說《關帝靈籤》僅一百首,但內容豐富,寓意深遠。數百年來,指點了多少王宮貴族,安慰了多少士子學人,不論是飽學之士或白丁庶民,都能在關帝的籤詩裡找到一條忠義的出路。還有,百首籤詩裡的典故,首首都能引人深省,或令人感動;而籤詩中,許多要信徒反省懺悔、勸善戒惡的聖意,更是淨化人心的最佳途徑。但本文受時間、人力及篇幅的限制,上述這些未能及時完成的內容,期待後續能針對這些繼續來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書籍介紹--關羽:神化的《三國志》英雄

作者: (日)渡邊義浩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9/01 作者介紹 渡邊義浩,1962 年生於東京。畢業於築波大學研究生院歷史、人類學研究科,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大東文化大學教授,專長為中國古代史。任日本三國志學會事務局長,致力於東漢國家與儒教的關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