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4

論商人的關公信仰

作者  傅含章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出處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 7 期,1-20,2016年。

摘要

    關公的神格化,是經過歷代的追贈始成,發展至明清,由於市 場經濟的日益繁榮,加之統治者的大力提倡和小說《三國演義》的 問世,使民間的關公信仰達到高潮,而關公也在此時增添了新的神 職,成為各行各業所敬奉的「財神」。對從商者來說,關公不僅可以 護佑一切與商業有關的流程,例如行商始,求關公保護;行商中, 請關公護利;發生爭執,請關公判訟。更重要的是,關公義氣千秋 的凜然精神,感召了商人要守信用、重義氣、敬然諾,意指關公至 今仍為商界所尊崇,除了結合財神、保護神的功能之外,在他身上 所體現的傳統文化與道德精神,亦是商人持續信仰的主因。

重要論述

     我們必須承認,人與神之間的關係是有功利意涵在其中的,能幫人安定 心靈及消災解厄、增福添利者才拜;一旦發現感應不靈,人們可能就轉向另 一個偶像崇拜,因此,全國各地廟宇香火及各種神祇偶像的崇拜才有興廢凌 替的現象。令人訝異的是,關帝信仰能在兩岸三地、東南亞乃至歐美等地歷 久不衰,除了有其屹立不搖的道義形象外,與商界中盛傳的關帝顯靈、神蹟 顯赫也密切相關。關公神話所建構的種種顯靈傳說,促使人們相信頭上三尺 有神明,敬畏和服從之心油然而生,對不法行為自然會產生約束作用。 在鉤心鬥角的商界裡,極易產生背信忘義以及由此引起的秩序混亂,自 明清以迄現代,經濟消費中嚴重存在著商業詐欺、背信毀約、交易不實、投 機取巧等現象,如周濯街所言:「既是經濟上的不法行為與政治上的腐敗行 為,更是道德上的墮落背棄,是對市場經濟文明進程的破壞,是對市場經濟 秩序在文化上的反動。」52在如此險惡的商業環境下,關公信仰對商人而言, 又多了一項功能,即是幫助商業行規、幫法的執行,並從而起到約束、控制 同業同幫的作用。尤其商界時常充斥著「謀人財產,唆人爭訟」、「損人利己, 肥家自潤」、「瞞心昧己,大斗小秤」、「明瞞暗騙,橫言曲語」53等現實情狀, 據泉州關岳廟所摹鎸的《覺世真經》中,就提醒世人若行不軌,必將「近報 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察,毫髮不紊。」54而許多商界人士在信仰過程中抱 持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對關公神話中的類似警告不敢不 認真對待,在經商過程中,就會自覺地減少各種詐欺、貪婪行為,如此看來, 對神明的畏懼實是一種對商人最佳的約束力。

結語

    我們必須體悟,明清以來關公成為各行各業所敬奉的財神, 此一選擇是意味深長的。求關公庇佑鴻圖大展、財源廣進只是表層現象,更 重要的是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所面臨的特殊困境,使行業集團特別需要一 個精神支柱作為行會發展的動力,於是,這位本與財富最無關聯的關公便被 選作各個行業的保護神,以保護商業利益免受外界有形無形的侵害。55對工商 業者來說,關公與其說是一位能夠招財進寶的神人,不如說是一位集團文化 的象徵,對內突顯忠誠,既可以避「無商不奸」、「無奸不商」之嫌,又可以 號召員工學習關公「以忠事主,以勇立功,以義待人」的精神;對外強調誠 信,無論對顧客或同行,都不要有欺詐行為。同時,也請關公護佑與商業有 關的一切流程,例如行商始,求關公保護;行商中,請關公護利;發生爭執, 請關公判訟。更重要的是,關公義氣千秋的凜然精神,感召了商人要守信用、 重義氣、敬然諾,換言之,關公至今仍為商界所尊崇,除了結合財神、保護 神的功能之外,在他身上所體現的傳統文化與道德精神,才是商人持續信仰 的主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書籍介紹--關羽:神化的《三國志》英雄

作者: (日)渡邊義浩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9/01 作者介紹 渡邊義浩,1962 年生於東京。畢業於築波大學研究生院歷史、人類學研究科,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大東文化大學教授,專長為中國古代史。任日本三國志學會事務局長,致力於東漢國家與儒教的關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