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出版
二十一世紀的今日,資訊發達,資料普及,但關公的一生,似乎有些眾說紛紜,諸如出生時間、出生地、父母、祖父、兄弟姊妹、妻與子女、結義之事、從戎生涯,正義昇天等等。過去筆者試著從文獻、網路、書籍、史料等資訊,盼能找到蜘絲馬跡,以驗明正身,遺憾資料仍有分岐、出入。更何況無文史背景之讀者本來就很難辨認歷史的真假,加上《三國演義》通俗小說,推波助瀾,造成真真假假,混淆視聽。為了能使大家徹底了解,本書第一篇:忠義精神,主要內容與篇幅,正是闡述關公的個人、家族背景與生平事蹟,冀希有助於讀者能在最短時間內整合與重新了解關公。
前段提及個人上網搜尋資料,本來想了解關公的歷史事實,卻無意中發現諸多與事實不符的文章,公然張貼於網路上,而且多數僅是用評論的方式,少了追查真相的精神,遺憾未能做到「勿枉、勿縱」的公正態度。基於如此,筆者在本書第二篇:析疑辯誣,僅就列舉幾篇:淺析「乞娶」之來龍去脈、析「失荊州」之疑、駁「關羽以短其敗」論、辯「借刀殺關羽」之誣等,試著以新解析的方式與讀者分享,期盼能正本清源,以正視聽。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社會案件層出不窮,逞兇鬥狠,是非不分,誠信無用,倫理與道德蕩然無存,價值觀扭曲,令人無所適從,所幸關公成聖成帝後,對於人世間之事瞭如指掌,飛鸞顯化數部經典,最具有代性有《桃園明聖經》、《覺世真經》、《大解冤經》、《忠義經》、《戒淫經》、《救劫渡人指迷篇》、《玉皇普渡尊經觀點》等七部經典(按筆者:集七部經典之範疇稱為關帝經典學說),以教化世人,淨化人心。進一步來說,七部經典之主要內涵為身體力行之《桃園明聖經》、改過遷善之《覺世真經》、化解冤愆之《大解冤經》、忠義精神之《忠義經》、淫以為戒之《戒淫經》、躲刧避難之《救劫渡人指迷篇》、修身齊家之《玉皇普渡尊經觀點》,正是本書第三篇:關帝經典學說,內容精華之所在。
筆者冀望讀者由了解、辨析、顯化、及實踐,關公忠義精神,以體現其核心價值:「義」。關公的「重義人格」以義行形諸於外,「義薄雲天」是對關公一生重義行為足為典範的表彰。「匡扶漢室,實現統一」的誓約,更是關公「忠心義膽」的最佳表現。最後,筆者才疏學淺,如有疏漏之處,尚祈海內外學者先進有以正之,使書籍日漸臻善,造福大眾,此乃本書問世之最高指導原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