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0

關羽兵器考究 ──兼論關羽神化的歷程

作者  宋峰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民族與宗教研究所

出處

弘道 2012 年第 2 期 / 總第 51 期,頁47-58。

摘要

    三國人物研究乃是學術界經久不 衰的熱門領域,而對於關羽的研究則更 是該領域中的熱點。無論是關羽的生 平、事蹟、傳說、詩詞、戲劇、性格特 徵,亦或是關羽像、關帝廟、關羽崇拜、 關帝信仰等等,都已有多篇論文和數部 專門的研究論著問世。1 歷史中的關羽 乃是一名武將,對於武將而言最重要的 莫過於兵器。從歷代對關羽所用兵器的 描述(文獻及相關圖像)來分析關羽由 人到神逐步神化的過程,不失為一個很 好的思路。

重要內容與論述


    提到關羽,自然無法避及那把威 震天下的絕世寶刃──青龍偃月刀。 《三國演義》開篇便提到了這把名刃: 「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 重八十二斤。」 這柄寶刀伴隨關羽轉 戰沙場出生入死,立下了不世威名, 關羽的傳奇就是這把青龍偃月刀的傳 奇。

  《三國演義》有詩為憑:「掛印封 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 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忠義慨然沖 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 敵,今古留題翰墨間。」然而,這把 冷豔鋸只屬於《三國演義》中的關羽。 真實歷史中的關羽,從未使用過大刀。 《釋名》云:「刀,到也,以斬 伐到其所,乃擊之也。」

   《事物紀原》 云:「《龍魚河圖》曰:『黃帝時,蚩 尤造立刀戟。』郭憲《洞冥記》曰:『黃帝採首山之銅,始為鑄刀。』《二儀實 錄》曰:『刀之制,自黃帝與蚩尤戰即 有之。』」這些雖為緯書之傳說,但 大量的出土文物亦證明刀的歷史頗為久遠 。

    到了漢代,刀逐漸取代劍的地位, 成為軍隊的主要短兵裝備。西漢後期出現的炒鋼法,令鋼鐵兵器得以普及, 環首刀便應運而生。「出土 的西漢時環首鐵刀,其一側有刃,另一 側做成厚實的刀脊,沒有了像劍那樣的 長鋒,使刀利於劈砍,不易折斷。西漢 鐵刀直脊直刃,外形尚有劍身的形狀; 刀柄末端做成環狀,故稱『環首刀』或 『環柄刀』。西漢時環首刀發展很快, 如 1957 - 1958 年在洛陽清理的西漢墓 中,就在二十三座墓裏出土有環首刀, 刀長 85 - 114 厘米。」

結語

    「整體而言,在與關羽有關的美 術作品中,關羽的藝術形象主要形成了 四大類型:一是突出其忠義威猛氣質的 形象;二是戲劇化了的形象;三是宗教 化了的形象;四是帶有民間美術中特有 的祥瑞喜慶之氣的形象」。

    而在這四 種類型中,青龍偃月刀在前三種類型中 都是關羽必備之物,可以說是關羽的基 本特徵之一,因此也普遍受到人們的喜愛。「『愛屋及烏』,為關羽扛大刀的 周倉也沾了光。周倉原本不過是關羽的 警衛侍從,一般他只有侍立一旁,聽候 差遣的份兒;可在台灣,周倉也高升為 正神,各地建了不少周倉廟,與關老爺 同享香火。大陸也有一些周倉廟」。

    周倉之所以能夠晉升為正神,是青龍偃 月刀作為關羽的特徵之一而具有的法力 被越來越多人所認可的結果。 劉海燕指出:「在關羽形象與關羽 崇拜的傳播與接收過程中,關羽形象由 歷史而進入文學,再進入宗教,形成了 一個具有特定象徵意味和複雜內涵的文 化符號。

    在符號化的過程中,關羽也由 人而神,擔當了中國社會為文化傳統中 忠義仁勇等精神打造的『形象大使』, 也成為統治者神道設教的工具。」 隨 著關羽崇拜上昇至關帝信仰的高度,偃 月刀作為關羽所執兵刃,亦隨之被加以 神化,於是民間便有了「青龍偃月刀」 的傳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書籍介紹--關羽:神化的《三國志》英雄

作者: (日)渡邊義浩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9/01 作者介紹 渡邊義浩,1962 年生於東京。畢業於築波大學研究生院歷史、人類學研究科,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大東文化大學教授,專長為中國古代史。任日本三國志學會事務局長,致力於東漢國家與儒教的關系研究...